要须追此公,勿问燕与许。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谤伤(bàng shāng)的意思:指诋毁、诽谤他人的名誉或声誉。
冰蚕(bīng cán)的意思:指暗中侵蚀、破坏的人或事物。
当家(dāng jiā)的意思:指在家中担任主要责任或掌握实权。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韶濩(sháo hù)的意思:指美好的音乐声音,也用来形容音乐悦耳动听。
实语(shí yǔ)的意思:
(1).佛教语。谓语之称于实,又行能与语相应者。《金刚经·离相寂灭分》:“ 如来 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假设虚施皆不用,言言实语唱将来。”
(2).犹实话。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该酋已吐实语,谓剿贼本 中国 应办之事。”识真(shí zhēn)的意思:识别真实,辨别真假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要须(yào xū)的意思:必须;一定要
真实(zhēn shí)的意思:真实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
- 鉴赏
这首诗以隐喻的手法,描绘了世人的无知与偏见。诗人将世人比作“冰蚕”,比喻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如同冰蚕对阳光的误解,无法感受到自然界的炎热。这种比喻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或不理解的事物时,往往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接着,诗人通过“纷纷谤伤儿”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上充斥着无端的诽谤和伤害,这些行为如同孩子受到的伤害一样,让人痛心。同时,这也暗指了社会环境的恶劣和人心的险恶。
“宁识真实语”则表达了对真正真理的渴望,以及对虚假言论的反感。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
后两句“当家勤采穫,两耳得韶濩”转而描述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这里“当家勤采穫”可以理解为个人应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两耳得韶濩”则意味着通过广泛接触各种文化、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和道德境界。这两句强调了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最后,“要须追此公,勿问燕与许”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鼓励人们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美德,而不是被表面的名利所迷惑。这里的“此公”可能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刻智慧的人,而“燕与许”则可能是指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远见的人。这句话强调了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性、社会、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