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九》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九》全文
宋 / 释绍昙   形式: 偈颂

洞庭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

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元不往,在这里

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晨昏(chén hūn)的意思:指天明和天黑的时候。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琅琅(láng lá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香气(xiāng qì)的意思:指香味扑鼻,令人陶醉,形容气味芬芳馥郁。

已往(yǐ wǎng)的意思:已经过去的时间或事物。

优昙(yōu tán)的意思:指人品高尚,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美德。

这里(zhè lǐ)的意思:表示指向当前所在的地点或事物。

七十二(qī shí èr)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量繁多。

十二峰(shí èr fēng)的意思:指十二个山峰,比喻众多人才或者人才辈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洞庭湖的自然景象和佛教禅理为背景,表达了对卢公(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卢姓高僧)的怀念以及对佛法永恒不灭的理解。"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描绘了洞庭湖壮丽的雪景,峰峦叠嶂,积雪深厚。"晨昏说法琅琅"象征着不论昼夜,佛法之声不断,卢公虽已离去,但他的教诲犹在。

"谁谓卢公已往"表达对卢公的追思,"元不往,在这里"则暗示佛法无边,卢公的精神并未离开,仍然存在于当下的佛法之中。"优昙火里开"引用佛教故事,优昙花千年一现,比喻佛法难得而珍贵,"嗅著无香气"则意味着真正的佛法无需外在形式,内在领悟即可感受到其深远的智慧和空灵的气息。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禅宗意象的结合,传达出对佛法的敬畏和对先贤精神的敬仰,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作者介绍

释绍昙
朝代:宋   字:希叟   生辰:?~一二九七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蓉湖消夏竹枝词十首·其十

敦罗衫子软纱裙,一样温存眼色分。

只恐贪杯郎醉倒,累侬代饮觉微醺。

(0)

三月二十九日偕徐汉卿、易念堂、刘伯蒪、陈晴陔诸大令,黄庆生副戎,策马出城二十里,游葡萄沟。其地山环水抱,柳暗花明。葡萄尤为其土产,蔓生陇畔,十余里无隙地,同人登农家小楼茶话眺览至足乐也。归而赋之二首·其一

相约春游同出城,驱车浅草马蹄轻。

花迎远客都含笑,犬吠生人不住声。

桑柘半村阴未密,葡萄十里蔓交横。

小楼也适登临兴,山色溪光照眼明。

(0)

金台别梦

仙舟今去吴江东,吴江之水何溶溶。

美人远隔芙蓉浦,伐木歌残春思慵。

秋台夜静月如水,纸帐梅花情万里。

梦魂幻作蝴蝶飞,飞过瀛洲疾如驶。

瀛洲深处风景饶,美人相见还相招。

开樽共话十年事,客窗风雨声潇潇。

好怀未罄忽惊觉,景阳钟动邻鸡叫。

揽衣推枕起徬徨,满地花阴残月照。

(0)

柴门

溪上柴门掩翠微,无人谈是更谈非。

近来老眼看书倦,灯影轩窗夜坐稀。

(0)

雨后

诗就方辞枕,回头记不真。

草堂三日雨,花坞半年春。

绿酒多閒日,白头非故人。

眼看湖水涨,正好钓青蘋。

(0)

太公钓鱼图

炮烙烟生醢鄂侯,人心天命已归周。

如何未入非熊兆,尚向磻溪下直钩。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