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贫非病,翻因病更贫。
饥怜疏食乐,寒觉缊袍亲。
这首《贫士叹》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贫士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感受。
首句“本是贫非病,翻因病更贫”开篇点题,揭示了贫士并非因疾病而致贫,而是疾病加剧了原有的贫困状况。这种生活状态的描述,既反映了贫士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世态炎凉。
接着,“饥怜疏食乐,寒觉缊袍亲”两句,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贫士的乐观与坚韧。面对饥饿与寒冷,他们以简陋的食物和破旧的衣物为乐,体现了贫士在逆境中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满足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乐观态度。
“穷鬼送文幻,寒儒应识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贫士比作“寒儒”,暗示了他们在社会地位上的低微,同时也表达了对贫士精神世界的肯定与赞美。这里的“穷鬼”与“文幻”象征着生活的困苦与幻象,而“寒儒”则代表了贫士的真挚与智慧。
“交游自然少,聊伴老梅春”最后两句,描绘了贫士孤独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有如老梅般坚韧不拔的精神相伴。这不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对贫士独立人格与高尚情操的颂扬。
整体而言,《贫士叹》通过对贫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痴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毡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痴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