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曾节夫罢官归旴江以小诗寄别》
《曾节夫罢官归旴江以小诗寄别》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俗隘宁为异,言深敢自欺。

如何幕中辩,翻作暗投疑。

行李秋将半,家园菊正滋。

反躬端得味,当复有馀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éngjiéguānguījiāngxiǎoshībié
sòng / zhāngshì

àiníngwèiyánshēngǎn

zhōngbiànfānzuòàntóu

xíngqiūjiāngbànjiāyuánzhèng

fǎngōngduānwèidāngyǒush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暗投(àn tóu)的意思:暗中投靠、秘密投敌

翻作(fān zuò)的意思:指改变或转变原来的状态或形式。

反躬(fǎn gōng)的意思:指主动放弃自己的权益或利益,为他人让步或牺牲自己的利益。

敢自(gǎn zì)的意思:敢于自我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家园(jiā yuán)的意思:家园指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代表着家庭和家人。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行李(xíng lǐ)的意思:行李指出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自欺(zì qī)的意思:欺骗自己,自我欺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俗隘宁为异,言深敢自欺”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的看法与众不同,他的内心深处有着自己的坚持,不会被他人的议论所动摇。

“如何幕中辩,翻作暗投疑”则是说在官场上虽然也有许多争论和辩解,但这些都如同黑夜中的投影,让人困惑不已。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于那些虚假言辞的鄙视。

“行李秋将半,家园菊正滋”中,“行李”指的是出门在外的官员携带的行囊,而“秋将半”则是时间上的表述,意味着时光匆匆。诗人说自己的行囊已经收拾了一半,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整理,更是心灵归宿的象征。而“家园菊正滋”中的“菊”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坚贞和高洁,"正滋"则表明秋天到了菊花盛开的时候。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归乡的美好图景,以及内心对自然界的向往。

“反躬端得味,当复有馀师”中,“反躬”即是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端得味”则是说在这种平淡简单的日子里,诗人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当复有馀师"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永远追求、不断学习的态度,即便是在归隐的生活中,也不停止对知识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回归自然的心境,以及对于知识无限渴望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闻扬州柴给事有弄璋之庆寄诗贺之

华堂何夕梦熊罴,卫氏如今有一儿。

三日悬弧应是喜,十年结实未为迟。

预知驷马门闾盛,暗想天麟骨法奇。

曾忝门墙摄齐者,待看孔鲤学闻诗。

(0)

忆秦娥.初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0)

秋溪

秋溪已澄彻,山色贮溪中。

云度前洲白,霞生别峤红。

波澜寒自鉴,鱼雁共游空。

弃置功名念,羊裘作钓翁。

(0)

至日宿蓝田驿感旧

至日天涯感慨同,曾陪鸳鹭大明宫。

催班别殿春雷绕,驻辇蓬莱晓日红。

耸听鸣鞘驰魏阙,欢传放仗醉新丰。

谁知独木荒村里,扇影炉烟入梦中。

(0)

水调歌头·其二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0)

减字木兰花

梨花院宇。澹月倾云初过雨。一枕轻寒。

梦入西瑶小道山。花深人静。帘锁御香清昼永。

红药阑干。玉案春风窈窕间。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