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赵抃在天台山蛇洞中静坐修行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他追求禅定境界的过程。
首句“道猷宴坐卓一锡”,以“宴坐”形容赵抃的静坐修行状态,使用“卓一锡”这一细节,既点明了地点——蛇洞旁,也暗示了修行者所使用的简单器具,体现了修行环境的简朴与专注。这里的“宴坐”不仅指坐下来休息,更蕴含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仿佛是在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刻。
接着,“萧然屏去群魔迹”,通过“萧然”一词,营造出一种清冷、肃穆的氛围,强调了赵抃在修行过程中摒弃杂念、远离世俗纷扰的决心。“屏去群魔迹”则直接表达了他清除内心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状态,如同屏退了所有干扰,让心灵得以自由飞翔。
“大蛇开口合不得”,运用了“大蛇”这一形象,象征着修行路上可能遇到的诱惑或困难。通过“开口合不得”的描述,形象地展示了这些障碍难以克服,但正是这样的挑战促使修行者更加坚定意志,寻求突破。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修行过程中的内心斗争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哲理性。
最后,“始知三昧通神力”,点明了通过不懈努力和深入修行,赵抃最终领悟到了“三昧”的真谛,即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精神境界,拥有了通达神明的力量。这里的“三昧”通常指的是佛教术语,意为正定、正念,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通过这句话,诗人不仅赞扬了赵抃的修行成就,也传达了对精神力量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抃在蛇洞修行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追求精神解脱、达到心灵纯净的过程,以及最终领悟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的喜悦与自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舜侍者以拙自处请语为警
大地人求巧,子独全其拙。
吃饭倒把匙,刺眼翻著袜。
只知困守株,不愁飞辩月。
天真未解分,混沌一团铁。
抱璞寻炉锤,巧手难施设。
朅来就拙玲珑阴,毡拍板合无弦琴。
摘杨黄花嗑然笑,樵童牧竖皆知音。
岂不见棱道者,破七蒲团无缝罅。
鬼窟翻身呼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
又不见隆藏主,此是吾家睡虎子。
气肃西风牙爪露,千林扫迹无狐兔。
须知巧自拙中出,巧拙到头无处觅。
无寻觅处知端的,急来与汝粗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