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彭泽县望渊明祠堂》
《过彭泽县望渊明祠堂》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

不闻担板汉,曾羡采薇人。

停待来日商量尚小贫。

只欺五斗米,典没金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担板(dān bǎn)的意思:指承担责任或负担。

典没(diǎn méi)的意思:指典籍失传或珍贵文化遗产毁灭,也用来形容文化知识的丧失。

邯郸(hán dān)的意思:指虚妄的梦想或幻想,也可以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或理想。

金身(jīn shēn)的意思:指佛像或菩萨像身上所镀的金层,比喻人的声誉、名誉或形象非常好,无可挑剔。

来日(lái rì)的意思:将来的某一天,未来的日子

栗里(lì lǐ)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大意。

商量(shāng liɑng)的意思:商量指的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协商、讨论、达成共识的行为。

停待(tíng dài)的意思:等待停留,暂时停下来等待

万金(wàn jīn)的意思:形容价值非常高,无法估量的财物。

五斗(wǔ dǒu)的意思:五斗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指的是五斗米,用来形容人吃得很多、贪吃。

担板汉(dān bǎn hàn)的意思:指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责任或担子,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五斗米(wǔ dǒu mǐ)的意思:五斗米指的是古代佛教中僧人所食用的主要食物,引申为只吃简单的食物,过简朴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渊明的怀念和景仰之情。诗中“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两句,通过梦境和闲聊的情形,用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亲切感受和深厚感情。

“不闻担板汉,曾羡采薇人”表明诗人对古人生活艰辛却清贫自守的态度表示赞赏。这里的“担板汉”是指西汉时期的贤臣公孙弘,他虽然官至丞相,却生活简朴,以担水板为屋顶;“采薇人”则出自《论语》中的故事,形容孔子的弟子颜回生活清贫,甚至只吃到野菜(薇)也感到满足。

接下来的“停待容来日,商量尚小贫”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物质条件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的“小贫”可能指的是物质上的不足,但更深层次上是精神上的渴望。

最后,“只欺五斗米,典没万金身”则展示了一种超脱物欲、重视精神价值的态度。诗人用“五斗米”来比喻生活所需的简单,通过“典没万金身”表达了宁愿牺牲个人物质利益也不放弃个人的操守和信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偶成·其二

立法先亲贵,危言倚诤臣。

匪躬忧独切,信道谅弥伸。

湛剑留犀槛,欧刀迟玉津。

正嗟如晦久,不已曙将晨。

(0)

和艺风上巳新园作韵·其一

林园旷郊野,修途带郛郭。

巾车独还往,冠盖谢束缚。

须眉入疏古,有晬容渥若。

高怀此澹宕,微生愧摇落。

请歌招隐篇,吾亦专一壑。

(0)

水亭夜望

野气日沈夕,清光照独游。

萤专草阁夜,蛙王野棠秋。

残月犹明水,疏星欲倚楼。

苍茫云壑外,何处隐灵虬。

(0)

永绥胡十二客九江感寄

一天凉影雁南还,人在匡庐杳霭间。

帆外晚云三楚树,马前秋雨六朝山。

风波远客眠餐损,兵火荒江战守閒。

近得故乡消息否,下游牙纛海门关。

(0)

拟储光羲田家杂兴次韵

烟村八九家,结屋十馀亩。

同井勤春耕,出入恒相友。

客至当具餐,朋来辄命酒。

日夕牛羊来,閒散鸡豚走。

园种青陵瓜,门垂陶潜柳。

远岫列窗棂,白云生户牖。

仓庾粟常充,那复虑升斗。

借问宦游人,曾知此乐否。

(0)

客中有怀东山诸子·其一

知我邓夫子,英年好论文。

平生多白眼,高义薄青云。

湖海能穷命,狂名痛累君。

祇今伤肮脏,不敢对斜曛。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