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德业(dé yè)的意思:指道德修养高尚,事业有成。
二纪(èr jì)的意思:指第二次纪律性的行动或事件。
烽台(fēng tái)的意思:指古代边防的烽火台,也用来比喻警戒、戒备的意识。
高升(gāo shēng)的意思:指人事业或地位得到提升,达到更高的境界。
觚棱(gū léng)的意思:指物体的棱角突出、锋利。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黎蒸(lí zhēng)的意思:指人们的努力和智慧结合,像太阳升起时的光芒一样,充满希望和活力。
曩日(nǎng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日子或往事。
深秋(shē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深入,表示时间已经进入秋季的深处。
四辈(sì bèi)的意思: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和高祖父辈。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五云(wǔ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雁塔(yàn tǎ)的意思:雁塔是指唐代时期建于长安城外的一座塔,因其形状酷似飞翔的雁群而得名。成语“雁塔”比喻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地方。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豫备(yù bèi)的意思:预先准备好,事先做好准备。
周南(zhōu nán)的意思:周南是指南方地区,也可以引申为南方地区的意思。
- 注释
- 觚棱:宫殿的屋脊或檐角,象征皇权。
二纪:二十周年,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勤诏札:勤奋地书写诏书,指官员忠诚尽职。
烽台: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高台,点燃烽火表示敌情。
雁塔:唐代长安的大雁塔,曾有僧人居住。
豫备:准备,预备人才。
雍国:古代诸侯国名,这里比喻贤能之地。
德业:道德和事业,指人的品行与成就。
- 翻译
- 在五彩祥云缭绕的地方遥望宫殿的尖顶,二十年来我始终未能实现南方周朝的美梦。
四海之内的臣民勤奋地书写诏书,皇帝的一念之间关乎万民的安宁和繁荣。
虽然烽火台在深秋仍有警报,但雁塔中的僧人已非昔日模样。
国家的预备工作正需要像雍国那样的贤才,品德和事业的提升值得赞美和期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所作,题为《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赋二首(其一)》。诗人站在五云堆中遥望皇宫的觚棱,感叹自己在南方任职已有两届,对皇帝的频繁诏令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注深感责任重大。烽火台虽然传递着边疆的警报,但诗人希望国家安定,雁塔不再有僧人躲避战乱。他以雍国的历史为例,表明自己准备接受新的使命,期待自己的德行和事业能够得到提升。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忠诚与担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