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僧诗和曾子唯·其十发僧》
《十僧诗和曾子唯·其十发僧》全文
明 / 黎景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得真如湛,何须尽刬章。

紫衣取次青鬓寻常

洗钵游嵩径,鸣钟爇柏芗。

莫疑非释性,烦恼相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青鬓(qīng bì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黑发,也用来形容年轻人的美丽和青春。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相忘(xiāng wàng)的意思:相互忘记,彼此不再记得。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真如(zhēn rú)的意思:真实的样子或本来的样子。

紫衣(zǐ yī)的意思:指帝王的服饰,也用来形容尊贵、高贵的人物。

自得(zì dé)的意思:自我满足,自我得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首句“自得真如湛”,诗人表达了僧人内心达到了一种纯净、深邃的状态,仿佛与宇宙真理融为一体,无需外在的修饰或改变。接着,“何须尽刬章”则暗示了僧人对繁琐礼仪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上的繁复,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自在。

“紫衣同取次,青鬓异寻常”两句,通过服饰和年龄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超凡脱俗。紫衣象征着僧侣的身份,而“取次”一词则表明这种身份并不影响其日常生活的随意和平凡。青鬓则代表了僧人的年轻,与常人无异,但这种“寻常”并未减弱其内在的非凡之处。

“洗钵游嵩径,鸣钟爇柏芗”描绘了僧人日常修行的生活场景。洗钵是僧人每日必行的仪式,象征着心灵的洗涤;游嵩径则展现了僧人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鸣钟与爇柏芗(点燃柏木香)则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元素,前者代表了法音的传播,后者则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最后,“莫疑非释性,烦恼已相忘”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强调,尽管僧人可能在外表上与普通人无异,但其内心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与佛性相契合的境界。这不仅是对僧人修行成果的赞美,也是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态度的颂扬。

作者介绍

黎景义
朝代:明

黎景义(一六〇三—一六六二?),一名内美,字克和。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黎遂球、陈邦彦、梁朝钟、陈子壮、张家玉等皆为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隐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有传。
猜你喜欢

偈颂八十七首·其八十六

普贤行愿等三千,正是清明首夏天。

要见大人真境界,月明常照御楼前。

(0)

颂古十三首·其七

赵州勘婆,百发百中。趁得老鼠,打破油瓮。

(0)

妙高台

一峰何突兀,不与群峰齐。

纵目乾坤窄,回头日月低。

(0)

偈二十首·其七

昨夜三更转向西,昏昏宇宙几人迷。

澄潭影转风初息,孤狖微闻岭外啼。

(0)

颂古一百首·其二十三

抛来撒去互施呈,地狱门前鬼眼睛。

觑破髑髅肝胆外,摩醯顶上复重明。

(0)

颂古一百首·其九十五

野犴鸣,狮子吼。丧尽生涯,不容开口。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