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摆脱(bǎi tuō)的意思:摆脱指摆脱束缚、解除困扰,摆脱某种不利或不良的情况。
雠书(chóu shū)的意思:形容争端激烈,敌对矛盾激化的情况。
独明(dú míng)的意思:独特明亮,独一无二的光亮
鲂赪(fáng chēng)的意思:指鱼的背脊上的鳞片。
精研(jīng yán)的意思:深入研究,精心钻研
粼粼(lín lín)的意思:形容水面闪烁明亮的样子
勤劳(qín láo)的意思:勤奋努力,努力工作,不懈努力
声容(shēng róng)的意思:指声音和容貌。
石骨(shí gǔ)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坚强不屈、不易动摇的品质或本质。
万缘(wàn yuán)的意思:万事万物的缘分,指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
小学(xiǎo xué)的意思:小学是指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也指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
心虚(xīn xū)的意思:心里有所隐瞒或有愧疚感。
秩秩(zhì zhì)的意思: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昼夜(zhòu yè)的意思:昼夜表示白天和黑夜,也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不停止。
竹素(zhú sù)的意思:指人品高尚,有道德修养。
- 鉴赏
此诗《消寒五集》中的一篇,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祝廷华所作,题为“赠夔若先生”,以“清”字为韵脚,表达对夔若先生勤勉治学、心性高洁的赞美与敬意。
首句“小学精研久”,点明夔若先生在基础学问上潜心研究已久,奠定其深厚学识的基础。次句“雠书眼独明”,赞扬其在阅读校对书籍时,眼光独到,能洞察细微之处,显示其学术敏锐度和严谨态度。
“心虚同竹素,颜晕似鲂赪”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夔若先生的心境比作竹子般空灵纯净,面容泛红如鲂鱼之赤,形象地描绘出其内在的高雅气质与外在的健康活力。
“秩秩声容显,粼粼石骨呈”进一步赞美夔若先生的言行举止显露出的秩序之美,以及其内在坚毅的品格如同清澈见底的石头一般,展现出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最后,“勤劳忘昼夜,摆脱万缘清”总结了夔若先生的治学精神,无论日夜,他都沉浸在学问之中,忘我地追求知识的真谛,同时,他能够超脱世俗杂念,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整首诗通过对夔若先生勤奋学习、高洁品行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沉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学者形象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腴亭
蜀张与蜀花,乡人相解后。
人存花更腴,人去花亦瘦。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两峰堂
蹈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
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苔竹轩
青士长得瘦,翠兄工买贫。
向来素爱者,已赚一诗人。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霞牖
夕借月为烛,晨将霞作帘。
犹言贫到骨,不悟取伤廉。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晏斋
五陵槿梢花,千驷草头露。
富贵人始传,屡空今不数。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倚云亭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
白移听两榻,且上倚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