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物·其一》
《观物·其一》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古风

太虚无朕,妙感何絪缊。

清浊一浮沈二仪乾坤

客形与客感,万变日纷纷

形感本来无,志诚谅斯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二仪(èr yí)的意思:指天地的两种基本要素,即阳和阴,也可以指男女、夫妻、阴阳、天地等相对的两个方面。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浮沈(fú shěn)的意思:指人事物在世间的兴衰变化,也指人的品行和心理的起伏变化。

客形(kè xíng)的意思:指外表端庄、温文尔雅、态度恭敬的样子。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无朕(wú zhèn)的意思:没有我

虚寂(xū jì)的意思:指事物空虚寂静,没有声音、动静或活动。

志诚(zhì chéng)的意思:志向高远,言行真诚。

注释
太虚:宇宙。
寂无朕:空旷寂静。
妙感:奇妙感应。
絪缊:深蕴。
清浊:清与浊。
一浮沈:一同沉浮。
二仪:天地。
乾坤:天地。
客形:人的形体。
客感:外界感受。
万变:无穷无尽的变化。
纷纷:纷繁。
形感:形体感受。
本来无:本就无形。
志诚:真诚意志。
谅斯存:方能留存。
翻译
宇宙空旷寂静,奇妙感应深蕴其中。
清与浊一同沉浮,天地以此奠定根基。
人的情感与外界感受交织,变化无穷无尽。
人的形体感受本就无形,唯有真诚意志方能留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丘葵的《观物》之其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万物变化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

“太虚寂无朕,妙感何絪缊。”开篇即以“太虚”象征宇宙之广阔,无边无际,同时“寂无朕”则表达了自然界静谧而又神秘的本质。诗人通过“妙感”二字,探究着万物之间细微而又深刻的联系与感应。

“清浊一浮沈,二仪奠乾坤。”这里,“清浊”象征了水的不同状态,而“一浮沉”则暗示了事物在宇宙间的流动变化。"二仪"指的是天地,"奠乾坤"则是对宇宙秩序与和谐的肯定。

“客形与客感,万变日纷纷。”诗人将个体形态与感知视为过客,强调了事物无常与变化多端的特性。"万变"二字展现了自然界错综复杂的面貌。

“形感本来无,志诚谅斯存。”末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认为形态和感知皆为虚幻,而内心的真诚与信念才是永恒可靠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精妙的情感。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再和许君颂慈四首·其二

自违謦欬淞滨去,荏苒兼旬只字无。

小别沧洲隔云汉,乍归秋色老蘅芜。

离怀未饮常如醉,旅邸无花每自吁。

多少相思寄红豆,偶拈一粒胜珊瑚。

(0)

送徐生入山

避兵我向毗陵来,奉母尔向丁山去。

伯劳燕燕无成心,但安亲意姑且住。

丁山近与蜀山邻,东坡买田曾此处。

路幽径僻民气敦,俗俭资单盗贼恕。

侍亲之外堪读书,时于此间得佳趣。

归期偻指明年春,好记桃花几千树。

(0)

孝陵

真人仿佛大风歌,王气谁如沛上何。

缉甲鸡曾听马后,开基龙本讳猪婆。

托孤都尉金牌密,垂老功臣铁券磨。

翁仲一朝闻夜哭,明宗麦饭已无多。

(0)

山阴道中舟行远眺

东风又见柳垂丝,倚遍篷窗夕照时。

一棹轻舟烟景好,桃花红褪隔墙枝。

(0)

无题四首·其二

宝剑高悬吴季札,麦舟厚赙范忠宣。

古人情谊深于海,不在欢开日夜筵。

(0)

田家杂咏十二首·其十二

舍南舍北启朝扉,并坐冬烘似打围。

儿学为农先唤牧,女因催嫁自裁衣。

霜青晚稻登砻富,雪白沙棉曝户肥。

驱斥不祥安且吉,勿应媚灶笑人非。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