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衣(bù yī)的意思:指穿着简朴的衣服,比喻清贫的生活或贫贱的身份。
浮梁(fú li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浮动不稳定,也比喻人的心情不稳定。
几经(jǐ jīng)的意思:经历了数次的变化、转折或困难。
空见(kōng jiàn)的意思:空洞的见解或空虚的观点
忙月(máng yuè)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忙的月份。
去年(qù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自闲(zì xián)的意思:自己安排空闲时间,自我放松和休息。
- 翻译
- 熙熙攘攘的浮桥路上,人们忙碌而月亮却显得悠然自得。
去年我还是边塞的旅客,今晚却住宿在萧关。
离开国家已经好几年,眺望故乡只看见群山重重。
不知道江边树叶凋零时,我能否以平民的身份归来。
- 注释
- 扰扰:形容行人车辆繁忙纷杂的样子。
浮梁:浮动的桥梁,此处泛指桥梁。
自闲:自行显得清闲。
去年:以往的一年。
塞客:边塞的旅客或戍守者。
今夜:今晚。
萧关:古代关隘名,这里泛指边关。
辞国:离开祖国,告别故土。
经岁:经过一年或多年。
望乡:远望故乡。
江叶下:江边树叶落下,代指秋天或时间的流逝。
布衣:平民百姓的服装,这里指平民身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夜抵达萧关时的感受。"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行人忙碌、明月清冷的画面,其中“扰扰”形容的是轻柔而连续的声音,如同行人的脚步声,或许是远处传来的某种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微妙的氛围。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的边塞之旅与今夜在萧关的暂宿,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深深的乡愁。这里的“塞客”指的是守卫边疆的人,而今夜则是自己作为旅者在萧关停留,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游子情怀。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这两句透露出诗人久别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每当仰望远方,只能看到连绵的山影,却无法亲眼目睹故土,这种无奈和寂寞被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不知江叶下, 又作布衣还",最后两句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秋风起时,落叶纷飞,但江上之水不知道何去何从,这种不确定性正如诗人的心境,而“又作布衣还”则是说即便到了寒冷的季节,也只能再次制作粗糙的布衣以御寒,这或许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归乡无望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游子离家、边塞漂泊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感。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是一首传达出浓郁乡愁和生命无常感的秋夜行旅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题郑亨仲可友亭
郑君坐交穷,结柳穷不去。
无朋长独立,老大荒村住。
荒村扫人迹,取友惟西山。
当应爱山标,可望不可攀。
牵萝架风亭,巀嶭揖高调。
修檐入危碧,阮眼坐相照。
嗟今轻薄子,对面生九疑。
宁如友真山,贞质终无移。
怜君意超超,愧我劳勿勿。
未共结交心,漫负心脾骨。
听琴
坐人皆听琴,未必知琴音。
相知纷满眼,未必相知心。
知音如子期,知心如鲍叔。
此道久寥寥,谁其踵高躅。
古声勿复弹,古心徒自怜。
知音惟月露,知我其惟天。
君不见只今人情如纸薄,只今世路如溪恶。
咄嗟许事不足论,鸟迹微茫度寥廓。
送乔民瞻倅武昌
春风未绿江南草,春信腊前梅蕊早。
水村著处是南枝,想见君行被花恼。
如君久合上华途,胡为半刺犹题舆。
奉引未骑沙苑马,佐藩且食武昌鱼。
频年欣接游从乐,忽手别书空作恶。
江干跋马望行舻,日暮山寒云错莫。
往闻南纪百战场,腥风杀气吹湖湘。
只今江汉俱练静,棹讴杂发行连樯。
君从鹦鹉洲边去,历历遥看汉阳树。
莫言槌碎黄鹤楼,准拟书来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