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治易洞》
《治易洞》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一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dòng
sòng / shì

yáowéntàishǒugāomíngyáoxiàngtuànwàngláo

dòngzhōngchénjīnsǎodàocéngsǔnmáo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陈迹(chén jì)的意思:指已经过去的事物或迹象。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忘劳(wàng láo)的意思:忘记辛劳努力,不再努力奋斗。

遥闻(yáo wén)的意思:听说、听闻

爻象(yáo xiàng)的意思:爻象是指《易经》中的卦象,也可以泛指事物的形态和变化。

一毛(yī máo)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价值,相当于一分钱。

中陈(zhōng chén)的意思:指处于中间位置,居中或平衡的状态。

自昔(zì xī)的意思:自古以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治易洞》,主要表达了对太守高尚品德的赞扬以及对道义传承的感慨。首句“自昔遥闻太守高”描绘了太守的崇高声望,自古以来就为人所敬仰。次句“明爻象彖日忘劳”则赞美了太守深谙易经之道,每日研习不觉疲倦,体现了其专注和敬业的精神。

“洞中陈迹今如扫”通过比喻,暗示了太守治理地方的清明,过去的一切痕迹都如同清理过一般,焕然一新。最后一句“斯道何曾损一毛”,进一步强调了太守推行的道义从未因时间流逝而有所损耗,他的德行犹如道义本身,坚不可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赞扬了太守的道德风范和治政才能,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丁亥生日纪事五首·其二

山路访僧规已定,晓楼闻雨事还非。

今年生日无人识,几度儿曹望我归。

清茗半瓯浮雪乳,古香一剂炷烟霏。

割牲酾酒贫难办,只待天晴浣虱衣。

(0)

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二

渊静涛飞亦壮哉,冷泉亭右闸初开。

一时变作跳空雪,万众惊闻喷壑雷。

老鹤远过彭祖寿,巨杉何啻盛唐栽。

吾生八十重游此,身健犹堪酒一杯。

(0)

漫兴九首·其八

淡齑淘大麦,甘酪荐含桃。

风调谁优劣,田家似颇高。

(0)

漫兴九首·其九

欲跨羸骖去,江村访酒家。

杖头无阿堵,肯听锦囊赊。

(0)

秋思七言八首·其二

重阳时节黄花近,老子情怀白发新。

点检客囊无一物,江湖七十五年身。

(0)

西湖答

浓妆淡抹比蛾眉,多谢苏仙内翰诗。

若使朝廷无宰嚭,未妨宫掖有西施。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