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易洞》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治 易 洞 宋 /苏 轼 自 昔 遥 闻 太 守 高 ,明 爻 象 彖 日 忘 劳 。洞 中 陈 迹 今 如 扫 ,斯 道 何 曾 损 一 毛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陈迹(chén jì)的意思:指已经过去的事物或迹象。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忘劳(wàng láo)的意思:忘记辛劳努力,不再努力奋斗。
遥闻(yáo wén)的意思:听说、听闻
爻象(yáo xiàng)的意思:爻象是指《易经》中的卦象,也可以泛指事物的形态和变化。
一毛(yī máo)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价值,相当于一分钱。
中陈(zhōng chén)的意思:指处于中间位置,居中或平衡的状态。
自昔(zì xī)的意思: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治易洞》,主要表达了对太守高尚品德的赞扬以及对道义传承的感慨。首句“自昔遥闻太守高”描绘了太守的崇高声望,自古以来就为人所敬仰。次句“明爻象彖日忘劳”则赞美了太守深谙易经之道,每日研习不觉疲倦,体现了其专注和敬业的精神。
“洞中陈迹今如扫”通过比喻,暗示了太守治理地方的清明,过去的一切痕迹都如同清理过一般,焕然一新。最后一句“斯道何曾损一毛”,进一步强调了太守推行的道义从未因时间流逝而有所损耗,他的德行犹如道义本身,坚不可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赞扬了太守的道德风范和治政才能,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乙巳三月十五日监察御史王东溪节宿戒方回万里饮灵隐冷泉亭赵宣慰君实赵提举子昂灵隐寺知事晦坛治具西方僧四人两提领北人放泉喷雪观猿掷果予醉先退赋诗五首记之·其二
渊静涛飞亦壮哉,冷泉亭右闸初开。
一时变作跳空雪,万众惊闻喷壑雷。
老鹤远过彭祖寿,巨杉何啻盛唐栽。
吾生八十重游此,身健犹堪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