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麃子岭穹庐中》
《宿麃子岭穹庐中》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千山雪绕帐庐寒,一半冰消塞井乾。

忆卧衡门甘泌水,可怜孤枕未曾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消(bīng xiāo)的意思:冰消指冰融化消失,比喻事物消除或解决。

孤枕(gū zhě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躺在枕头上睡觉,没有伴侣或依靠的状态。

衡门(héng mén)的意思:衡门是指守门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让进。形容对人不加以区别对待,一视同仁。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麃子岭穹庐中的寒冷与孤独之感。首句“千山雪绕帐庐寒”以壮丽的雪景衬托出帐庐内的寒冷,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一半冰消塞井乾”一句,通过冰消井干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寒冷与干燥,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或某种自然现象。

后两句“忆卧衡门甘泌水,可怜孤枕未曾安”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他回忆起过去在衡门(可能是指简陋的居所)的生活,甘于像饮泌水(一种苦涩的泉水)一样,暗示着对过往生活的满足与淡泊。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中,尽管身处穹庐,却依旧感到孤枕难眠,内心不安,这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感慨,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抒情与哲思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释迦出山画像赞

遍大海味,具于一滴。尽法界身,足于纤埃。

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

惟我鼻祖,释迦和尚。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垂手跣足,顶螺颔丝。超然静深,出三界痴。

如浩荡春寄于纤枝,如清凉月印于盆池。

镂冰琢雪,我作赞词。关空锁梦夫,子其牢蓄之。

(0)

东坡羹

分外浓甘黄竹笋,自然微苦紫藤心。

东坡铛内相容摄,乞与馋禅掉舌寻。

(0)

寄黄嗣深使君二首·其二

身世浮云偶尚存,白衣苍狗与谁论。

梦中不记金门宿,醉里曾看玉海翻。

尚有惊魂缠瘴雾,已甘华发老江滨。

枯荄欲藉阳和暖,催发新来雨露恩。

(0)

过孜莫翁

禹穴朝来散晚参,一程随便达云岩。

南山任把浮云蔽,西岭犹将落日衔。

幽径野花开旧菊,石床楸子下高杉。

投宵夜永寒无寐,良忆真僧衣不蚕。

(0)

次后韵

平生迈往气,酝造次公狂。

才高簿书缚,貌和无叹伤。

君看此风味,自是万夫望。

利害方焚如,唾笑皆清凉。

颍皋旧庐在,顷稻连亩桑。

时以笏拄颊,阻隔如涧冈。

少陵功名念,看镜毛发苍。

长哦和秋雨,旁林更闻螀。

人生行乐耳,万事付一觞。

淮南谪天厨,大言忘巽床。

吾侪本疏拙,阅世忘否臧。

愿言置此喙,无咎持括囊。

桂贤供火浴,龟虚得刳肠。

一蓑烟雨蜗两角,我耕南亩君开荒。

(0)

秀上人出示器之诗

川原积雨收,馀阴阁新晴。

一宿古兰若,归梦有馀清。

清辰起危坐,笑看烟缕横。

读此阿师诗,秀丝出盆明。

中有众谷髓,气和李骑鲸。

遥知落笔处,绕纸风雷生。

世无欧阳公,意气相倒倾。

岂当弃置此,终老黄茆坑。

云居道疑大,上蓝持简精。

藉渠一笑起,颓纲相拄撑。

秀也旧不识,一见气不矜。

索诗亦不恶,写此抑郁情。

持以示流辈,试令俗眼惊。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