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痴聋(chī lóng)的意思:形容人迷糊、愚昧无知。
大法(dà fǎ)的意思:指权威、法律、规章等。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寂静(jì jìng)的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求医(qiú yī)的意思:寻求医生的帮助,指求助于专业人士解决问题。
任意(rèn yì)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约束,可以随意选择或决定。
如是(rú shì)的意思:如此;正是这样。
贪瞋(tān chēn)的意思:指人贪婪而嫉妒,心生怨恨。
无相(wú xiāng)的意思: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
贤圣(xián shèng)的意思:指智慧高尚、品德崇高的人。
相体(xiāng tǐ)的意思:形体相似,外貌相像。
有闲(yǒu xián)的意思:闲暇、空闲。
正定(zhèng dìng)的意思:确定不移,稳定不变。
- 注释
- 瘖哑:丧失听力。
痴聋:丧失言语能力。
大法王:佛法的大师。
贪瞋:贪婪和愤怒。
无相体:没有具体的形态。
正定:内心平静。
清凉:内心的清凉。
达者:通达智慧的人。
迷情:情感迷失。
任意狂:行为放纵。
分明:清楚地。
寂静:寂静中。
有闲忙:有忙碌和空闲。
- 翻译
- 丧失听力和言语能力的疾病,向佛法的大师寻求治疗。
贪婪和愤怒没有具体的形态,通过正定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清凉。
通达智慧的人如同圣贤,情感迷失时行为放纵。
这清楚地阐述,即使在寂静中也有忙碌和空闲的区别。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逍遥咏(其十五)》,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炅之手。诗中通过对瘖哑痴聋病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于心灵净化与精神修养的追求和向往。
首句“瘖哑痴聋病,求医大法王。”运用了疾病作为喻指内心的污浊与迷茫,借求医之举,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救赎的渴望。大法王在此代指可以治愈这些精神疾患的高明医生或智者。
“贪瞋无相体,正定得清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内心世界的清净状态。贪瞋(贪婪和愤怒)是佛教中的三毒之一,代表了人性中的负面情绪。而“无相体”则指超越世间相对概念的境界。“正定得清凉”表明通过正念与定力,可以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凉爽。
诗的后半部分“达者通贤圣,迷情任意狂。分明如是说,寂静有闲忙。”则从两个层面展示了智慧与愚昧的心态对比。达观者能够理解和领悟贤者的教诲,而沉迷于世间情感的人,则任由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变得狂乱不已。最后两句强调了对于内在真理的明晰认识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平衡,以及即便在寂静中也存在着忙碌和闲适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哲思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心灵清净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