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中 元 夜 泊 淮 口 唐 /罗 隐 木 叶 回 飘 水 面 平 ,偶 因 孤 棹 已 三 更 。秋 凉 雾 露 侵 灯 下 ,夜 静 鱼 龙 逼 岸 行 。欹 枕 正 牵 题 柱 思 ,隔 楼 谁 转 绕 梁 声 ?锦 帆 天 子 狂 魂 魄 ,应 过 扬 州 看 月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孤棹(gū zhào)的意思:指孤独无助,没有依靠。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没有任何帮助和支持。
回飘(huí piāo)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回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形容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循环往复。
魂魄(hún pò)的意思: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锦帆(jǐn f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光明的前景。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秋凉(qiū liáng)的意思:秋天的凉爽。
绕梁(rǎo liáng)的意思:指音乐声传得很远,声音回荡在梁上。形容歌声或音乐声非常悦耳动听。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水面(shuǐ miàn)的意思:指水的表面,也用来比喻某个领域或范围的最基本或最底层的事物。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雾露(wù lù)的意思:指早晨或晚间的露水,也用来比喻事物的短暂或虚幻。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锦帆天子(jǐn fān tiān zǐ)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前途无量。
- 注释
- 木叶:落叶。
水面平:平静的水面。
孤棹:独舟。
三更:深夜。
秋凉:秋夜微凉。
雾露:雾气和露水。
灯下:灯火下。
鱼龙逼岸:鱼龙似乎逼近岸边。
欹枕:斜倚枕头。
题柱思:柱子上的题诗。
隔楼:楼上。
绕梁声:绕梁的歌声。
锦帆天子:华丽的船,比喻天子。
狂魂魄:狂热的灵魂。
过扬州:经过扬州。
看月明:欣赏明亮的月光。
- 翻译
- 落叶飘落在平静的水面,深夜独舟已经三更。
秋夜微凉,雾气和露水打湿了灯火,夜晚寂静,鱼龙似乎逼近岸边游动。
我斜倚枕头,思绪萦绕在柱子上的题诗,楼上有人辗转反侧,传来绕梁的歌声。
天子乘坐华丽的船,如狂热的灵魂,应该会经过扬州,在明亮的月光下欣赏美景。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夜江景图。开篇“木叶回飘水面平”写出了晚风轻拂,树叶随波逐流,水面如镜的宁静景象。紧接着“偶因孤棹已三更”则透露了时间已经深入夜半,诗人独自一人在船上,孤寂感油然而生。
中间两句“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与宁静。秋风带来的凉意和细小的水珠都已渗透到灯光之下,这种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神秘的氛围。而“鱼龙逼岸行”则表明了诗人对夜间生物活动的观察,虽然是静谧的夜晚,但在水中,生命力仍旧旺盛。
接下来的“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躺在船上,手指轻触着船板上的栏杆,思绪万千。而“隔楼谁转绕梁声”则是对远方某个地方传来的声音的感受,或许是夜行者踏在木桥上的回音,或许是远处寺庙中的钟声,这一切都让诗人心生遐想。
最后两句“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人自比为“天子”,借用了古代帝王的尊称来形容自己的不羁与超脱。而“应过扬州看月明”则是对未来的预期,希望能够乘风破浪,一览江南的明月。
综上所述,此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精细入微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夜景、心境的描摹,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诗意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亡友陈无己有立春诗云朱门谁送青丝菜下里难酬白雪歌颇为都下诗人所称今日立春诵之而作
地下修文几岁郎,尚怜有子已争行。
青丝盘到特挥泪,红锦诗馀合断肠。
安得见予今议论,果谁识子古文章。
从兹花发知多少,试访彭门旧讲堂。
复用前韵再呈博士黄冕仲
龙津之北双溪骛,逶迤势入龙津聚。
龙归何处牛斗闲,剑不可求江海古。
惨澹犹思八百年,变化岂无神物主。
何当旋柁入奫沦,傥可然犀照毛缕。
登楼那有北客同,把酒但看南雁度。
更邀桃叶远临水,正值荔枝红照户。
入梁一曳邹阳裾,思越屡吟庄舄句。
竹林觞咏当日情,岘山名姓它时慕。
一闻说尽青鞋游,令我乘风欲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