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雷(chūn léi)的意思:指春天雷声,比喻激起人们革命斗志的事物或人。
德威(dé wēi)的意思:德行威严,道德的力量具有威慑力。
赫濯(hè zhuó)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
寰海(huán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无边的海洋。
诘戎(jié róng)的意思:指质问、追究战争的原因和责任。
雷蛰(léi zhé)的意思:指雷电击中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或动物,比喻长期隐藏的才能或力量突然爆发出来。
三接(sān jiē)的意思:三次相遇
圣日(shèng rì)的意思:指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
示重(shì zhòng)的意思:示重指的是通过展示重要性、价值或权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或能力。
士气(shì qì)的意思:士气是指军队或团体中士兵或成员的斗志、精神状态以及对任务的积极性和信心。
西门(xī mén)的意思:指有权有势的人,也指有背景、关系广的人。
消伏(xiāo fú)的意思:指压制、制服、平息。
于皇(yú huáng)的意思:指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某人或某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早知(zǎo zhī)的意思:如果事先知道,就能避免麻烦或损失。
真教(zhēn jiào)的意思:真实的教导或真正的教训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祖德(zǔ dé)的意思:指祖先的德行和品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大西门举行宴会招待外藩回部,并检阅军队的盛大场景。诗人以“幕张广甸大西门”开篇,点明地点,随后“惠远筵加三接恩”一句,展现了皇帝对宾客的优厚礼遇。接着,“敷泽早知消伏葬,诘戎亦示重苞根”两句,表达了对和平与军事准备的重视。
“炮声疑启春雷蛰,士气真教寰海吞”描绘了军队检阅时的壮观场面,炮声如春雷般震撼,士气高昂,仿佛能吞没四海。最后,“仁祖德威悬圣日,于皇赫濯至今存”赞颂了先祖的德行和威严如同永恒的日光,皇帝的英明统治至今仍被铭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高度概括的语言,展现了清代皇家的宏大气象和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