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衰由我贱,泣下为人悲。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李 六 侍 御 文 宣 王 庙 释 奠 作 唐 /刘 禹 锡 叹 息 鲁 先 师 ,生 逢 周 室 卑 。有 心 律 天 道 ,无 位 救 陵 夷 。历 聘 不 能 用 ,领 徒 空 尔 为 。儒 风 正 礼 乐 ,旅 象 入 蓍 龟 。西 狩 非 其 应 ,中 都 安 足 施 。世 衰 由 我 贱 ,泣 下 为 人 悲 。遗 教 光 文 德 ,兴 王 叶 梦 期 。土 田 封 后 胤 ,冕 服 饰 虚 仪 。钟 鼓 胶 庠 荐 ,牲 牢 郡 邑 祠 。闻 君 喟 然 叹 ,偏 在 上 丁 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足(ān zú)的意思:满足、足够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丁时(dīng shí)的意思:指黄昏时分,太阳下山之际。
服饰(fú shì)的意思:指人的穿着、打扮整洁得体,符合社会礼仪和场合要求。
后胤(hòu yì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传承血脉。
胶庠(jiāo xiáng)的意思:指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郡邑(jùn yì)的意思:指郡县城市,泛指地方行政区域。
喟然(kuì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沉重、悲伤的样子。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历聘(lì pìn)的意思:历经多次聘请。
陵夷(líng yí)的意思:陵夷指的是推翻、摧毁,特指推翻暴政、消灭恶势力。
冕服(miǎn fú)的意思:指帝王即位时所穿的礼服,也泛指官员的服装。
儒风(rú fēng)的意思:指儒家思想的风尚和影响。
上丁(shàng dīng)的意思:指人上了年纪,身体衰弱或能力不如以前。
牲牢(shēng láo)的意思:指被杀害的牲畜,比喻无辜受害或代人受罚。
蓍龟(shī guī)的意思:指用蓍草和龟甲来占卜,比喻迷信的行为。
饰虚(shì xū)的意思:用虚假的言辞或表面的修饰来掩盖真相或实质。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天道(tiān dào)的意思:指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也指上天的旨意。
土田(tǔ tián)的意思:指人土气、呆板、不开窍。
为人(wéi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式。
文德(wén dé)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无位(wú wèi)的意思:没有地位或排名,没有固定的位置
西狩(xī shòu)的意思:指古代帝王出巡狩猎的行为。
先师(xiān shī)的意思:指先人、前辈,特指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和启示的老师或前辈。
心律(xīn lǜ)的意思:指心情平稳,思维有序,生活有规律。
兴王(xīng wáng)的意思:指君主兴起、称王称霸。
遗教(yí jiào)的意思:指留下的教诲或遗训。
有心(yǒu xīn)的意思:用心、用意
在上(zài shà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地方或者身份上居高临下,具有统治、掌控或者支配的意义。
正礼(zhèng lǐ)的意思:指遵守礼仪,举止端正得体。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中都(zhōng dōu)的意思:中心都市;首都
周室(zhōu shì)的意思:指古代周朝的宫廷,也泛指朝廷、王室。
- 翻译
- 感叹鲁国的先师,生在周朝衰微之时。
他有心遵循天道,却无权拯救国家的颓势。
四处求职不得重用,带领门徒也只是徒劳。
儒家倡导的礼乐之道,象征进入占卜的龟壳和蓍草。
西征不是他的使命,首都的礼仪又怎能施展?
世道衰败因我身份低微,悲伤的泪水只为他人而流。
遗留的教诲如光照耀美德,振兴王业的愿望寄托在梦境。
土地和田地留给后裔,皇冠和服饰只是空洞的形式。
钟鼓在学府中献祭,牲畜在郡邑的祠堂供奉。
听说你深感叹息,尤其在上丁节这一天。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中的“叹息鲁先师”指的是对孔子的感慨,因为孔子生于周室衰微之时,其高尚的人格与教育理想无法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应用。“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有心想要规范天道却无从实现,想要拯救世道却因其地位不高而不能为之的感慨。
“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则是说尽管孔子的门徒众多,但在当时社会中,这些学子无法得到合适的任用和发挥。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反映了自己对于古代贤士不得志的同情。
“儒风正礼乐,旅象入蓍龟”中的“儒风”指的是孔子的儒家学说,而“旅象入蓍龟”则是比喻这些学说深邃而难以完全领悟。接下来的“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可能是在描述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之地的艰难。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不遇时世的感慨,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无法得到重视的悲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恢复孔子教诲、重振礼仪制度的渴望。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深邃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士人的悲壮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