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处士(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士人,也指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人。
点就(diǎn jiù)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发展或变化非常迅速,只需一点时间或一点条件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敷腴(fū yú)的意思:形容文采丰富,词藻华丽。
浮图(fú tú)的意思:形容虚幻、不实的事物。
寄音(jì yīn)的意思:通过音乐或声音传达信息或表达情感。
肌肤(jī fū)的意思:肌肤指皮肤,也用来形容关系密切、亲近无间的关系。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年腊(nián là)的意思:指岁末年终的时候,人们纷纷忙碌准备过年的事情。
盆池(pén chí)的意思:形容事物狭小、琐碎、不起眼。
琼酥(qióng sū)的意思:形容酥软美味,也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性格优美。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稀稠(xī chóu)的意思:形容液体稀和稠的程度。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向背(xiàng bèi)的意思:指人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音书(yīn shū)的意思:指音乐和书籍,也可指音乐和文学。
玉肌(yù jī)的意思:形容皮肤白皙娇嫩,如同玉石一样光滑细腻。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征途(zhēng tú)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梦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林处士(lín 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士人,也可指隐居山林的人。
- 翻译
- 每年腊月之后都能见到冰姑。她的皮肤像玉一样洁白,点上琼脂般细腻。
她不老的容貌,经过一年比一年丰润。
她的身影或浓或淡,如同画中人,在明亮月光下,影子稀疏而美丽。
江南有位客人询问归来的路,我寄去书信,不知他能否收到。
暂且靠近盆池,身旁有精巧的石头倚靠着佛塔。
静静地面对着北山的隐士,仿佛在装扮点缀着小小西湖。
- 注释
- 腊后:农历十二月之后,指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冰姑:比喻寒冬中的冰雪,可能象征纯洁或清冷。
敷腴:丰满,形容肌肤丰润。
征途:旅途,这里指远方的行程。
浮图:佛教用语,即佛塔。
处士:古代未做官的士人,此处可能指隐士。
妆点:装饰点缀。
小西湖:可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地,或者实际的某个小湖。
-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吕胜已的《江城子·盆中梅》。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盆栽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 这几句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出梅花在岁末的洁白无暇,冰清玉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深刻感受。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这部分则描写了梅花的长青和独特之美,即使在岁月流转中依旧保持着其美丽,而不是随时间而衰老。诗人通过与画中的景象相比较,以及月光下的影子,强调了梅花超凡脱俗的一面。
"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 这几句转换了语境,出现了一个旅人在询问归途之事,诗人通过“寄音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定来无”则透露了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态度。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诗末部分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巧石旁的水池中有梅花,北山之下是一位隐居的士人,而小西湖则是另一个静谧的所在。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安宁。
整首词通过对梅花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审美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
弟见史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杭。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在百痴,口纸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收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纸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齐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清明前风雨兼旬城外桃李无在者书室中有酴醿
素质吐孤芳,柔条敷瘦绿。
谁将刻楮手,作此数蕤玉。
园林烟雨多,百卉飞蔌蔌。
小室偶深静,花意犹清淑。
置之砚席间,鼻观常芬馥。
学山野烧异常登高泮宫如在火池中间泮师率诸
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
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
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
野烧因风起,四垣具烈烈,堂上帘低垂,飞灰如落雪。
夭矫逼檐槛,流熛向门阒。
何但光孔圣,亦已照十哲。
诸生固猝猝,矩步未敢越。
相与望而畏,鹿骇惊鸥决。
似闻先生窘。
书簏自提挈。
倾盆浆一空,戛斧羔亦竭。
势过万舆薪,杯水谩毫未。
颇欲伏忠信,石壁验庄列。
顾兹烟烬高,难试肤与发。
护持终有物,远近同扑灭。
趋凉寻木阴,气定始焦渴。
三日冷官门,炙手犹可热,先生听我言,事细不堪忽。
佧薪与去草,此理同一辙。
勿谓草今无,火过茅已茁。
《学山野烧异常登高泮宫如在火池中间泮师率诸》【宋·郑刚中】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野烧因风起,四垣具烈烈,堂上帘低垂,飞灰如落雪。夭矫逼檐槛,流熛向门阒。何但光孔圣,亦已照十哲。诸生固猝猝,矩步未敢越。相与望而畏,鹿骇惊鸥决。似闻先生窘。书簏自提挈。倾盆浆一空,戛斧羔亦竭。势过万舆薪,杯水谩毫未。颇欲伏忠信,石壁验庄列。顾兹烟烬高,难试肤与发。护持终有物,远近同扑灭。趋凉寻木阴,气定始焦渴。三日冷官门,炙手犹可热,先生听我言,事细不堪忽。佧薪与去草,此理同一辙。勿谓草今无,火过茅已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9067c6999db5fb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