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一粟斋》
《题一粟斋》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一粟如许其中世界藏。

卧听宫漏水,行拂御炉香

天近神仙赫,恩多日月长。

野人频到此,破衲亦辉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多日(duō rì)的意思:连续多天

宫漏(gōng lò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比喻人的寿命有限。

辉光(huī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亮闪耀,光彩夺目。

漏水(lòu shuǐ)的意思:指事物泄露、外露或泄漏出来。

炉香(lú xiāng)的意思:指香炉中飘出的香气,比喻学问、才艺等能够使人受到启发和陶冶的事物。

其中(qí zhōng)的意思:表示在众多事物中的一部分或一个选项中。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一粟(yī sù)的意思:一粟是指极小的数量或价值,相当于一颗谷粒。

御炉(yù lú)的意思:指皇帝或王侯主持宴会时,主人亲自烧炉,为宾客烹饪食物的礼节。

中世(zhōng shì)的意思:指人在中年时期,也可指中年人的风度和姿态。

鉴赏

这首诗以“一粟大如许,其中世界藏”开篇,巧妙地将微观与宏观、有限与无限的哲学思考融入其中。诗人通过“一粟”这一微小的事物,展现了其内部蕴含的广阔世界,暗喻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深邃。

接着,“卧听宫漏水,行拂御炉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于宫廷之中,倾听滴答的水声,感受着缭绕的香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平和。

“天近神仙赫,恩多日月长”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间的恩泽相联系,暗示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恩赐。这里的“天”不仅指自然之天,也象征着道德与精神的高远境界,而“日月”则代表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强调了宇宙万物与人类情感的紧密联系。

最后,“野人频到此,破衲亦辉光”以“野人”自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但内心却充满光明与希望。这里的“破衲”象征着平凡的生活状态,而“辉光”则寓意着心灵的光芒,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与价值,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人生以及自我价值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百尺楼.百尺楼

春袅一枝花,香动双钩月。

舞罢凉州战鼓惊,踏碎金莲叶。

才得掌中怜,难洗江头血。

自是贪欢即梦时,梦醒何堪说。

(0)

满庭芳·其三寿桃东只

马去金台,鸿飞玉塞,昔曾燕市经过。

青楼醉卧,满眼酒人多。

忽地星分湖海,残梦醒、蚁散槐柯。

归来后、相逢渐老,华发对山河。

婆娑当此际,漫言学易,且自高歌。

况杯浮药玉,筝倚裙罗。

笑问神仙富贵,吾侪事、肯自蹉跎。

君知否、当年陶侃,壁有化龙梭。

(0)

连理枝·其二同丁韬汝饮花下忆令兄雁水先生不至

客里西风早,槛外烟波绕。

好句频传,美人何处,碧云秋杳。

听花间屐齿破莓苔,是谢池春早。

莫把桐荫扫,共取金蕉舀。

朗月华灯,南皮人散,几时重到。

望东来飞盖过红桥,待芙蓉开了。

(0)

山花子.灵山池上听雨用李后主韵

厌听江声客兴残,西风催送白云间。

高卧小窗闲,对雨镜休看。

锦石池塘秋潋滟,蕊珠宫殿夜清寒。

梦起偶思前岁事,似长干。

(0)

巫山一段云·其一忆旧次宏载韵

密意珊瑚带,深情翡翠卮。

人前隐笑动蛾眉,娇多语故迟。

为有愁中态,都成梦里思。

当初错处也相宜,何况总宜时。

(0)

水调歌头·其一赠隐者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