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酬 子 玉 同 年 宋 /王 安 石 盛 德 无 心 漠 北 窥 ,蕃 胡 亦 恐 势 方 羸 。塞 垣 高 垒 深 沟 地 ,幕 府 轻 裘 缓 带 时 。赵 将 时 皆 思 李 牧 ,楚 音 身 自 感 锺 仪 。惭 君 许 我 论 边 锁 ,俎 豆 平 生 却 少 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锁(biān suǒ)的意思:指边界上设置的锁,比喻严密的防范措施。
高垒(gāo lěi)的意思:指高大的城墙或堡垒,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或困难重重的局面。
缓带(huǎn dài)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缓慢,进展不快。
漠北(mò běi)的意思:指远离中心地带、荒芜无人的北方地区。
幕府(mù fǔ)的意思:指封建时代日本的军事政权,也泛指封建时代的军事政权。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轻裘(qīng qiú)的意思:指穿着轻薄的衣物,形容人穿着寒冷的季节里穿着不够保暖。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身自(shēn zì)的意思:自身;本人
盛德(shè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德行高尚、品德优良。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钟仪(zhōng yí)的意思:指人的仪表端庄庄重,举止得体得体。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高垒深沟(gāo lěi shēn gōu)的意思:形容难以逾越或克服的困难或障碍。
轻裘缓带(qīng qiú huǎn dài)的意思:指待客时,主人对客人非常热情周到,亲自迎接、款待。
- 翻译
- 高尚品德的人无意窥视漠北之地,就连外族也担心汉朝实力正弱
边塞的城墙高耸,深沟环绕,军营中将领们有时穿着轻裘,悠闲自在
赵国的将领常常怀念像李牧那样的英勇统帅,而我身处异乡,心中也感怀楚国文化
惭愧的是,你允许我谈论边疆之事,但平生对这些礼仪制度了解甚少
- 注释
- 漠北:指北方边疆地区。
蕃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势方羸:势力正弱。
塞垣:边塞的城墙。
幕府:古代军中或官署的营帐。
轻裘缓带:穿着轻便的皮衣,宽松的腰带,形容轻松闲适。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智勇闻名。
钟仪:楚国乐师,被囚于晋国仍保持楚国音乐传统,象征忠诚。
论边锁:讨论边防事务。
俎豆:古代祭祀和宴会中的礼器,这里代指礼仪制度。
少知:了解不多。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边疆战略的思考。开篇“盛德无心漠北窥,蕃胡亦恐势方羸”两句表达的是国家盛世之时,即便是没有特别用心,也能使北方少数民族感到敬畏,这种力量的展现和对外部威胁的控制力,是通过一种无形的“德”的传播而非直接的军事征服。
接着“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描述了边疆地区的坚固防御和严寒天气,以及官员们穿着轻便衣物、佩戴宽松腰带的情况。这不仅描绘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也反映出军事官员对待遇的满足与边境生活的适应。
中间“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杰出军事家李牧的怀念,以及自己对于楚地文化尤其是音乐的个人感受。这里的“楚音”不仅仅是对古代楚国音乐的追忆,也隐含着诗人自身的情感波动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最后,“惭君许我论边锁,俎豆平生却少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为君主提供建议的谦虚态度,以及自己对于军事战略的了解虽然不多,但依然愿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防御、历史人物怀念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家大计的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故山渐近
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论谁。
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
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
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
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
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
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
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
落花已作风前舞。
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
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