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凋零(diāo líng)的意思:指花草枯萎,或形容事物逐渐衰败、消失。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空庭(kōng tíng)的意思:空无一人的庭院,形容寂静无人的场所。
寥阒(liáo qù)的意思:形容空旷、荒凉。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秋思(qiū sì)的意思:秋天时的思念之情。
淅沥(xī lì)的意思:形容细小、细微的声音。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夜晚在荒野客舍中所感受到的寂静与凄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寒声与月光交织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句“淅沥寒声处处疑”,以“淅沥”形容秋夜的细雨或风声,给人以寒冷和轻微的不安感,同时“处处疑”则暗示这种声音似乎来自四面八方,增加了环境的神秘与不可捉摸性。这一句营造了一种初秋特有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到空气中弥漫的凉意。
接着,“空庭寥阒月明时”,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空旷的庭院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寥阒”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寂静与空旷,与前一句的寒声形成对比,突出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
“萧萧卧听生秋思”,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着窗外的秋声,这不仅仅是对自然之声的倾听,更是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这里的“萧萧”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哀愁,引发出对秋天特有的感慨与思考。
最后一句“草木凋零人未知”,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的感知联系起来。草木的凋零是自然界的规律,但这种变化往往不易被察觉,直到它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深秋之夜的独特魅力与深邃的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崔黄臣寺丞宰临海
补官桐庐时,已饱严陵钓。
进吏六百石,又得临海峤。
因之论出处,足以见风调。
洪潮可登观,万里涨川窍。
收缩向何归,由来人莫料。
凭君能赋才,庶或穷其妙。
送陈仲容寺丞知冤句
忆昨宿兰省,每倦喜君谈。
月色夜正寒,举杯无再三。
既出罕相遇,必谓跨归骖。
忽来冒炎暑,别我为子男。
冤句隶济阴,桑柘宜农蚕。
应如袭祖德,遗道使之惭。
初闻不择邑,公秫岂所贪。
但能亦种柳,五株垂毵毵。
板舆与东征,足以奉旨甘。
送仲连
别绪如乱丝,欲理还不可。
却悲娇女诗,宁恋更效左。
是时远道怀,纷纷上归舸。
怜君正如此,岂任风雨俀。
哀马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
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辀。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
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
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
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
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
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
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
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
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
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
迩者将赎金,行当谒冕旒。
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
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
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
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
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哀马》【宋·梅尧臣】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辀。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迩者将赎金,行当谒冕旒。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5367c6ccb384aa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