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范 正 献 书 毕 帖 赞 宋 /岳 珂 士 之 以 道 义 相 从 ,岂 计 其 功 ,而 况 乎 公 。当 其 任 紬 绎 唐 事 之 寄 ,所 以 极 简 编 之 从 容 。亦 既 上 成 书 于 迩 英 ,而 公 犹 得 以 三 百 年 之 鉴 ,信 其 遗 风 。则 是 一 纪 之 淹 ,乃 所 以 就 百 世 之 功 。石 渠 兰 台 ,片 言 帝 聪 ,考 盘 弗 为 ,皦 然 初 终 ,尤 以 见 公 子 于 元 丰 。盖 尽 其 魏 阙 之 心 ,而 裕 陵 之 于 温 国 ,未 尝 不 知 其 畎 亩 之 忠 也 。此 帖 之 存 ,公 心 天 通 。诋 斥 之 诬 ,吁 嗟 麟 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成书(chéng shū)的意思:指已经完成、定稿、成文的书籍或文件。
初终(chū zhōng)的意思:从一开始到最后,始终如一。
从容(cóng róng)的意思:指态度镇定从容,不慌不忙,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道义(dào yì)的意思:指道德和义理,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准则。
得以(dé yǐ)的意思:取得、获得、得到
帝聪(dì cōng)的意思:指帝王聪明睿智,有才智。
诋斥(dǐ chì)的意思:指公开批评、责备或攻击他人,以贬低、诋毁对方的言行。
迩英(ěr yīng)的意思:远近的英才,指在远方也能闻名的人才。
而况(ér kuàng)的意思: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情况之外,还有更加严重或重要的情况。
而公(ér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言行正直,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心(gōng xīn)的意思:公心指的是公正的心态和为人民谋福祉的态度。
简编(jiǎn biān)的意思:简化而成的编排或文字。
考槃(kǎo pán)的意思: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奋发,不断探索、思考,力求取得进步。
况乎(kuàng hū)的意思:况乎是一个表示更加不必说的意思,用于强调某种情况或事实的显而易见。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片言(piàn yán)的意思:指言辞短小,意义深远。
畎亩(quǎn mǔ)的意思:指田地、农田。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上成(shàng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水平,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
石渠(shí qú)的意思:指行走时脚下的小溪流水声,比喻言辞或文章的流畅自然。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魏阙(wèi quē)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遗风(yí fēng)的意思:指过去的风尚、习俗、传统等在现在仍然存在或保留下来的痕迹。
一纪(yī jì)的意思:指一百年,也可以表示很长的时间。
裕陵(yù líng)的意思:指宽广的墓地或陵墓。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元丰(yuán fēng)的意思:指物质财富丰富,充实富裕。
- 注释
- 士之以道义相从:志士以道义相随。
岂计其功:不在乎个人功劳。
公:公心。
紬绎唐事:处理唐代事务。
极简编之从容:态度从容,整理典籍。
上成书于迩英:在近臣中完成著作。
三百年之鉴:三百年的历史镜鉴。
一纪之淹:长久的努力。
百世之功:流传百世的功绩。
石渠兰台:朝廷官署。
考槃弗为:身处闲逸。
皦然初终:始终如一。
元丰:指某个时期或人物。
魏阙之心:对朝廷的忠诚。
裕陵:可能指某位皇帝。
温国:可能指某封地或爵位。
诋斥之诬:诋毁之言。
麟穷:清白直到最后。
- 翻译
- 志士以道义相随,岂在乎个人功劳,更何况在公心之上。
他在处理繁重的唐代事务时,态度从容,致力于整理典籍。
他的著作已在近臣中完成,且凭借三百年的历史镜鉴,他坚守遗风。
这长久的努力,正是为了成就流传百世的功绩。
石渠和兰台,他的言论直达圣听,即使身处闲逸,始终如一,尤其体现在他对元丰的贡献。
他尽显对朝廷的忠诚,而裕陵对温国公的了解,也深知他在田野间的赤诚。
这份文献的存在,体现着公公正直的心意。诋毁之言是无稽之谈,感叹他的清白直到最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对范正献(范祖禹)的一篇书帖的赞美。诗中赞扬了范正献以道义为准则,不计个人功名,致力于整理历史事务,其著作《紬绎唐事》深得皇帝赞赏。他的贡献不仅限于一时,而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如同石渠兰台的智慧,片言之间显现出他对元丰时代的忠诚。诗中提到裕陵(宋神宗)虽知范正献在田野间的忠诚,但更看重他的朝廷之志。最后,诗人强调这份书帖的留存,正是范公内心坦荡的见证,对于诋毁者的无端指责,他如同麒麟般清白到底。整首诗表达了对范正献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