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四首·其三》
《偈四首·其三》全文
宋 / 释昙贲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团圞擘不破,潇洒不见

唤作法眼,入地狱如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地狱(dì yù)的意思:地狱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一种概念,意指罪恶的人在死后所要受到的惩罚和痛苦。引申为极度痛苦的境地或环境。

法眼(fǎ yǎn)的意思:指明察事物本质的眼睛,比喻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唤作(huàn zuò)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被称为另外一种事物或另外一个人。

入地(rù dì)的意思:深入地下或深入内部,形容极其彻底或极端的程度。

团圞(tuán luán)的意思:团圞指的是家人团聚、亲人团圆的意思。

潇洒(xiāo sǎ)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轻松自如,不受拘束

正法(zhèng fǎ)的意思: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正当的法律程序。

正法眼(zhèng fǎ yǎn)的意思:指能够准确判断是非曲直的眼睛,也用来形容能够正确看待问题的眼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贲所作的四首偈中的第三首。它以独特的禅宗语言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观。"团圞擘不破"描绘了一个坚固而完整的整体,暗示着世间万物看似紧密相连,难以分割。"潇洒觑不见"则意味着尽管事物表面清晰可见,但其真实本质却难以捉摸,如同云雾缭绕,难以洞察。

"唤作正法眼",这里的"正法眼"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开悟者的智慧之眼,能够穿透世俗的表象,直视事物的真实面目。"入地狱如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洞察力的迅速和直接,即使面对最黑暗、最痛苦的境地,也能如同利箭一般迅速洞穿。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出禅宗对真理追求的坚定与洞察力的犀利,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精要的理解和修行的境界。

作者介绍

释昙贲
朝代:宋

释昙贲(《五灯会元》卷一八作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住台州万年,称心闻昙贲禅师。又住江心。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八首。
猜你喜欢

菩萨蛮

银鳞拨刺穿金柳。烹鲜小试调羹手。螺黛不胜颦。

刚逢中酒辰。桃花红灼灼。江上风波恶。

眉翠逐颜开。归帆带雨来。

(0)

渡江云.重九

秋深风渐紧,虫生应和,唧唧透窗纱。

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隔水尽蒹葭。

登楼凝望,只一片、疏柳啼鸦。

想此日,茱萸遍插,分不到天涯。堪嗟。

卷帘人瘦,瑞脑香斜。念旧时篱下。

辜负了、黄昏时候,谁对黄花。

如今且尽尊前酒,怕秋光、又落谁家。

秋有信,奈何水隔天遮。

(0)

秋晓

小院声声玉漏稀,遥知清露湿柴扉。

微濛曙色鸡声乱,人静窗纱鸟影来。

(0)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其八

舟环乌喇特,面面饱看山。

杂树自生灭,河流时往还。

毡庐寒暑共,国界有无间。

垦牧强权在,边民尽出关。

(0)

佟汇白中丞诗墨为楫先郎中题

开国勋贤重朴忠,一门三叶析圭同。

纪恩旄钺归犹子,餐胜江山作寓公。

浩劫居然留片羽,壮猷元不薄雕虫。

远孙桑海无穷泪,祠墓全无况故宫。

(0)

九日李氏园次苏盦韵

商飙又拂鬓蓬来,林薄萧寥起百哀。

异地得朋聊可醉,残年能赋本非才。

中原羹沸民谁主?旷野弦歌俗且猜。

有弟故山方伫立,烽烟南望首频回。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