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石逾倍寻,为高因迥好。
竹入深益虚,草经冬不槁。
春晓(chūn xiǎo)的意思:春天的早晨
得趣(de qù)的意思:
(1).谓合乎礼之旨意。《文选·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薛综 注:“趣,意也……举动合礼之意也。”
(2).领会情趣。 宋 林逋 《赠胡明府》诗:“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陶杜酒诗》:“ 陶渊明 诗‘酒能消百虑’, 杜子美 云‘一酌散千忧’,皆得趣之句也。”
(3).获得乐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各摊数十文於前,斤斤较量,汗流满背,自以为得趣,旁观者殊作恶也。”
峰岭(fēng l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端或山脉的最高处。
赋诗(fù shī)的意思:指以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恒春(héng chūn)的意思:指永远春天般的美好景象,也比喻永久不变的事物。
环抱(huán bào)的意思:环抱指围绕、包围。形容事物围绕着中心点或者某个物体周围的情景。
牡蛎(mǔ lì)的意思:指顽固不化、不肯认错或改变的人。
入深(rù shēn)的意思:进入深处,深入其中。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逾倍(yú bèi)的意思:超过原来的数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园中劳作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生活哲思。首句“累石逾倍寻,为高因迥好”以堆砌石头起始,通过“倍寻”的高度和“迥好”的视野,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高远之感。接着,“竹入深益虚,草经冬不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竹子越深入越显空灵,而草地即使经过寒冬也不枯萎,象征着生命力的坚韧与不屈。
“是谓恒春地,况值光春晓”则进一步点明了这片土地的永恒生机与春天的曙光,仿佛无论外界如何变迁,这里总能保持一份生机与希望。“赋诗何必多,得趣每于少”则是诗人对创作的独到见解,认为诗歌的价值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与真谛。
最后,“牡蛎对西山,峰岭遥环抱”以牡蛎与西山相对,峰岭环绕的景象收尾,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