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率免十三,此例宜循仿。
西巡越十载,祝釐匪游赏。
吾民待泽久,可不副所仰。
被灾者更艰,是吾关恫痒。
弗以兹例概,加恤待详访。
除道(chú dào)的意思:除去邪恶、扫除障碍,使道路清晰。
可不(kě bù)的意思:表示赞同或确认,相当于“是的”、“没错”。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偏向(piān xiàng)的意思:倾向于某一方面,不公正地偏袒某一方。
秋狝(qiū xiǎn)的意思:指秋天的猎狝,意指在秋天狩猎猎物。
推广(tuī guǎng)的意思:推广指广泛宣传和普及某种理念、产品、服务等,使更多人了解和接受。
无偏(wú piān)的意思:没有偏向,公正无私。
西晋(xī jì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衰落的状态。
乡党(xiāng dǎng)的意思:指乡里的亲友,也泛指同乡的人。
一视(yī shì)的意思:不加区别地看待,平等对待
游赏(yóu shǎng)的意思:指游览、赏玩。
正供(zhèng gòng)的意思:正直供养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免经过州县赋税诗以志事》。诗中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于免除经过州县赋税的旨意,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体现其对民生的关注与关怀。
首句“岁岁秋狝狩”,描绘了每年秋季狩猎的场景,引出主题。接着“北县经来往”点明了巡视路线,强调了皇帝的亲民之举。赋税减免政策的实施,既体现了对地方经济的考量,也反映了对民众生活的体恤。
“西巡越十载,祝釐匪游赏”表明了皇帝多次巡视的辛劳,但其目的并非仅为游玩,而是为了祈福和关注民生。接下来“吾民待泽久,可不副所仰”表达了百姓长久以来对皇帝恩泽的期盼,强调了减免赋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北直及西晋,一视无偏向”说明了政策的公平性,不论地域,一律减免赋税,体现了皇帝治理国家的公正理念。虽然“除道虽给值,于恩合推广”提到了道路维护的费用,但强调了减免赋税的恩惠应当广泛惠及民众。
最后,“如前免正供,惠务周乡党。被灾者更艰,是吾关恫痒”进一步阐述了减免赋税的范围,不仅包括正常赋税,还应考虑到受灾地区的特殊困难。强调了皇帝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怀,体现了其仁政思想。
“弗以兹例概,加恤待详访”则表达了对执行政策细节的关注,强调了在实施减免赋税政策时需要细致考虑,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百姓,避免形式主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减免赋税政策的重视及其背后的深意,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