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调遣(diào qiǎn)的意思:调度安排和派遣
独向(dú xiàng)的意思:独自朝着某个方向前进或行动。
贰师(èr shī)的意思:指在指挥、管理等方面出现失误或疏忽,导致事情出错或失败。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孤儿(gū ér)的意思:没有父母或亲人的孩子。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军号(jūn hào)的意思:指军队中发出的号令,也比喻有力的声音或号召。
楼船(lóu chuán)的意思:楼船是指高大华丽的船只,也可指高楼大厦。
命将(mìng jiāng)的意思:命运将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蒲萄(pú táo)的意思:形容人们因贪婪而争夺不休,或形容事物无法平均分享。
三辅(sān f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辅助行政区域,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区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个辅助机构,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机构。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使者(shǐ zhě)的意思:指派出去传递消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属国(shǔ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所统治或控制。
朔方(shuò fāng)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北方荒凉之地。
天兵(tiān bīng)的意思:指天上的神兵,也用来形容非常强大的军队或力量。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羽林(yǔ lín)的意思:羽林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禁卫军队,也可以指代精锐部队或官方的警卫队伍。
月支(yuè zhī)的意思:指农历月份的名称,也可用来指代时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宏大的战争场景与深远的政治布局。开篇“调遣天兵地月支,蒲萄新发上林枝”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汉武帝调动天兵地月之师,如同新生的葡萄在上林苑中绽放,象征着帝国的强大与繁荣。
“初闻使者巡三辅,又命将军号贰师”则展示了汉武帝对外扩张的决心,派遣使者巡视边疆,同时任命名将为贰师将军,准备远征。这种连贯的动作体现了皇帝对边疆安全的重视和对领土扩张的渴望。
“越巂楼船通属国,朔方烽火照征旗”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规模与影响,楼船穿越越巂,直达属国,烽火连天,征旗飘扬,显示出战争的激烈与广泛。
最后,“羽林无数孤儿在,独向高台泣望思”则从侧面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无数孤儿因战争失去父母,只能独自在高台上哭泣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无辜生命的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汉武帝时期的军事行动与社会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邯郸行
西风吹落叶,飒飒邯郸道。
邯郸兵火后,人家生白草。
我闻邯郸全盛时,朱楼银烛光琉璃。
赵女临窗调宝瑟,楼前走马黄金羁。
即今富贵皆安在,惟有西山青不改。
不见游侠子,白日报仇饮都市。
亦不见垆边倡,华袿凤髻明月珰。
旧城寥落荆榛里,楼台粉黛皆茫茫。
城边过客飞黄土,城上凭临日正午。
照眉池畔落寒鸦,不信此地曾歌舞。
探鷇沙丘去不回,霸图消歇更堪哀。
邯郸之人思旧德,至今犹上武灵台。
马陵山步月
寒雾封野白,风坚暗霜射。
黄河枯不奔,停泥清沚泻。
天远与岸平,渔火或高下。
日里诸山痕,忽随晚烟嫁。
舟邻尽商贾,相熟谈物价。
携赀湖海间,敬慎守长夜。
念我吴越归,载易冬且夏。
异国有奇书,所来非圃稼。
读之月明前,唱叹使人讶。
素练满蓬窗,江鱼荐犀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