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镇府话,盖以小喻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端(bǐ duān)的意思:指写作、创作的能力或水平。
不无(bù wú)的意思:不没有、有一些、不少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不逮(bù dǎi)的意思:无法逃脱、无法抵挡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大犹(dà yóu)的意思:指人心思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断。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法供(fǎ gòng)的意思:指法律文书或法令规定的供状、供词。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故态(gù tài)的意思:指人保持过去的状态或行为方式,不愿改变或适应新的环境或要求。
鲑菜(guī cà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在困境中能够迅速适应并获得生存的能力
海南(hǎi nán)的意思:指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相关联的关系。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鸡豚(jī tún)的意思:指鸡和豚,泛指家禽和家畜。
机缘(jī yuán)的意思:指机会和缘分。机缘是指因缘际会的机会,缘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几席(jǐ xí)的意思:几席指的是几个座位,常用来形容人数很少。
见趣(jiàn qù)的意思:
见识情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 荆公 拜相之日,题诗壁间曰:‘霜松雪竹 钟山寺 ,投老归歟寄此生。’只为他见趣高,故合则留,不合则拂袖便去,更无拘绊。” 元 许衡 《病中杂言》诗之三:“年来识尽荣枯理,却笑 苏 张 见趣迂。”
具眼(jù yǎn)的意思:形容人有眼力,能够辨别事物的好坏、真伪等。
口腹(kǒu fù)的意思:指嘴和肚子,代表吃饭的需求。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狼狈(láng bèi)的意思:形容处境困难、困窘不堪的样子。
老大(lǎo dà)的意思:指某个团体或群体中的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指家庭中的长子。
领略(lǐng lüè)的意思:领会、体会、理解。
妙处(miào chù)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具有非常巧妙、独特的特点或优点。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坡公(pō gōng)的意思:指人们争论不休,互不相让,互不妥协的状态。
人天(rén tiān)的意思:指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表示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诗本(shī běn)的意思:指诗歌的集合,也指用来创作诗歌的书籍。
霜露(shuāng lù)的意思: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呜呼(wū hū)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哀悼之情。
无向(wú xiàng)的意思: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或目的。
无赖(wú lài)的意思:指言行不守礼法,不讲道义,不守诺言的人。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投(xiāng tóu)的意思:指志趣相投,彼此投合。
向背(xiàng bèi)的意思:指人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修法(xiū fǎ)的意思:修订法律法规
秀句(xiù jù)的意思:指言辞高妙、文采斐然的句子或词句。
一杯(yī bēi)的意思:一杯通常指一杯酒,也可指一杯茶或其他饮料。在成语中,一杯表示一种情感或状态。
游戏(yóu xì)的意思:指娱乐、嬉戏、玩耍等活动。
于兹(yú zī)的意思:此时此地;在这里
在家(zài jiā)的意思:指人在家中,不外出或不出远门。
赵州(zhào zhōu)的意思: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看待事物,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谪居(zhé jū)的意思:指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居住。
针芥(zhēn jiè)的意思:比喻微小的东西,也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一杯羹(yī bēi gēng)的意思:指得到一部分好处或利益。
- 鉴赏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刘迎所作,名为《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辄次来韵》。诗中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赵州和尚和苏轼(东坡公),来探讨佛法与生活哲学的关系。诗的开头提到赵州和尚年轻时的智慧与慈爱,以及苏轼晚年在海南的生活,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生活的艺术性。
接着,诗人以“在家与出家,相投若针芥”这一句,巧妙地将出家人与在家人的生活态度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并非截然不同,而是可以相互理解、相得益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深刻见解。
最后,诗人以徐梦弼求诗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于创作诗歌的理解——即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与表达。同时,也暗示了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游戏人间的境界,即使是一餐之饱,也能在来年期待着更加丰饶的收获,如同等待着春天的桑麻生长,寓意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生活与艺术之间微妙关系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于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