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净安得常,仰见群雁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感(bēi gǎn)的意思:悲伤的感觉。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帝释(dì shì)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帝释天,也泛指天神或神仙。
感动(gǎn dòng)的意思:指深受他人言行所感动,产生强烈的情感。
渐教(jiàn jiào)的意思:逐渐教导
见闻(jiàn wén)的意思:指所见所闻的事物和情况。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随机(suí jī)的意思:没有规律、没有顺序,按照偶然或任意的方式进行。
投身(tóu shēn)的意思:全身投入,积极参与,毫不保留地投入到某种事业或活动中。
诒言(yí yán)的意思:用心诚恳地劝告、告诫。
应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对方说什么,自己就立即回答什么,形容应答迅速。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照耀(zhào yào)的意思:指阳光、灯光等照射,使亮起来。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场景,通过帝释窟与雁群的形象,探讨了佛法的随机应变与慈悲精神。首句“帝释窟之东,渐教昧随机”点明了地点与主题,暗示了佛法的深奥与灵活。接着,“三净安得常,仰见群雁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出对佛法中清净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诒言众食乏,应声投身遗”描述了一只雁因众生缺乏食物而主动牺牲自己的情节,体现了佛教中的大慈大悲精神。这一行为触动了旁观者的情感,使他们深受感动,从而改变了态度或行为,象征着佛法的影响力和转化力量。“悲感动见闻,执情终以移”强调了佛法能够感化人心,改变人的固执情感。
最后,“人岂不如鸟,圣化良有时”提出疑问,是否人类不能像鸟类那样理解并实践佛法?但紧接着,“至今窣堵坡,照耀同吾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表示佛法的智慧如同窣堵坡(佛塔)一样,永远照亮着修行者的心路,与佛陀的教导相呼应。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思想中慈悲、转化与永恒的光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