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九》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九》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帝释窟之东,渐教随机

三净安得常,仰见群雁飞。

诒言众食乏,应声投身遗。

悲感见闻,执情终以移。

人岂不如鸟,圣化良有时

至今窣堵坡,照耀同吾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感(bēi gǎn)的意思:悲伤的感觉。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帝释(dì shì)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帝释天,也泛指天神或神仙。

感动(gǎn dòng)的意思:指深受他人言行所感动,产生强烈的情感。

渐教(jiàn jiào)的意思:逐渐教导

见闻(jiàn wén)的意思:指所见所闻的事物和情况。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随机(suí jī)的意思:没有规律、没有顺序,按照偶然或任意的方式进行。

投身(tóu shēn)的意思:全身投入,积极参与,毫不保留地投入到某种事业或活动中。

诒言(yí yán)的意思:用心诚恳地劝告、告诫。

应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对方说什么,自己就立即回答什么,形容应答迅速。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照耀(zhào yào)的意思:指阳光、灯光等照射,使亮起来。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场景,通过帝释窟与雁群的形象,探讨了佛法的随机应变与慈悲精神。首句“帝释窟之东,渐教昧随机”点明了地点与主题,暗示了佛法的深奥与灵活。接着,“三净安得常,仰见群雁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出对佛法中清净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诒言众食乏,应声投身遗”描述了一只雁因众生缺乏食物而主动牺牲自己的情节,体现了佛教中的大慈大悲精神。这一行为触动了旁观者的情感,使他们深受感动,从而改变了态度或行为,象征着佛法的影响力和转化力量。“悲感动见闻,执情终以移”强调了佛法能够感化人心,改变人的固执情感。

最后,“人岂不如鸟,圣化良有时”提出疑问,是否人类不能像鸟类那样理解并实践佛法?但紧接着,“至今窣堵坡,照耀同吾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表示佛法的智慧如同窣堵坡(佛塔)一样,永远照亮着修行者的心路,与佛陀的教导相呼应。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思想中慈悲、转化与永恒的光辉。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谒明太祖陵

嬗谢都关天运乘,攘除非自本朝兴。

代为剪逆当方革,岂是因危致允升。

常禁里民阑采木,还教卫户谨巡陵。

省方近抚前王迹,殷鉴惟怀惕倍增。

(0)

西溪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藉渔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0)

答诗

梨花寂寂斗婵娟,银汉斜临绣户前。

自爱焚香消永夜,从来无事诉青天。

(0)

别义门

平生无别念,念念只麟溪。

生则长相思,死当复来归。

(0)

溪声

结庐何日住深山,竹月松风相对闲。

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0)

钱宗伯牧斋

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

凭裀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

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

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