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
《濠州七绝·其三逍遥台》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濠州七绝·其三 逍遥台》。诗中的内容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感慨和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看法。
“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这里引用了古代传说中刘伶的故事,他主张顺其自然,不受世俗羁绊。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对刘伶生前淡泊名利、不恋栖迟于尘世的态度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生与死的超脱观点。
“乌鸢夺得与蝼蚁,谁信先生无此怀。”这两句则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高飞的乌鸢和微小的蝼蚁并列,以此象征着世间万物生灵的平等,以及生命价值不分贵贱。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表达出即使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其内心深处对待死亡的态度可能是一致的。
整首诗充满了苏轼特有的哲学思考和豁达情怀,是对生命意义和生死观的一种艺术探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望南云慢.踏青清凉山,小憩扫叶搂。用沈公述韵
白袷寻春,凭扫叶高楼,云影天光。
山围故国,叹石头浪打,洗今古年芳。
挑菜谁家女,趁步屟、花明草香。
小桃夭杏,露眼如啼,粉晕潮妆。惊伤。
化鹤重来,时移代易,婆娑旧柳成行。
坡前驻马,换千古江山,两字清凉。
休觅残僧语,写梦华、相看断肠。
半千馀韵,画壁裁诗,也耐思量。
庆春宫.笺校蘋洲渔笛谱成,依鹤涧万氏圈法更订四声。因题其后,用王可竹谢草窗惠词卷韵
渔笛催愁,汀蘋摇梦,为君换谱哀玉。
鹅筦亲调,鹃魂曾拜,杼山挑尽黄独。
弁阳清啸,带苕霅、烟波纵目。
齐东野语,四水潜夫,故都乔木。
兴亡万感难平,吹动霞箫,怨歌重续。
琼苑余花,国香遗韵,旧怀新恨频触。
癸辛门巷,试倾想、风流顾曲。
宫裁商剪,幻满丝阑,倦红颦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