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韩枢密夫人挽词二首·其一》
《韩枢密夫人挽词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秦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奕叶貂蝉后,宗姻乐静间。

从夫登两地,看子入三山

旧像瞻榆阙,遗音想佩环

百年阅水,不复更西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貂蝉(diāo chán)的意思:指美女,尤指妖媚动人的女子。

两地(liǎng dì)的意思:指两个地方或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很远,或者指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关系疏远。

佩环(pèi huán)的意思:戴在腰间的环,用来佩带物品。比喻有所依附或有所保护。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奕叶(yì yè)的意思:形容事物的形状美好、光洁。

阅水(yuè shuǐ)的意思:观察水的流动来判断水的深浅,比喻对人情世故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力。

宗姻(zōng yīn)的意思:指婚姻关系,特指家族之间的婚姻联姻。

翻译
奕世显赫如貂蝉之后,家族和睦在宁静之中。
跟随丈夫游历两地,看着孩子进入遥远的三山。
遥望旧时宫殿,怀念先人的遗风和佩环声。
百年岁月如流水,再不会往西回返。
注释
貂蝉:古代美女,此处比喻显赫。
宗姻:家族婚姻。
乐静:和睦安宁。
从夫:随从丈夫。
两地:两个地方。
三山:泛指远方或仙境。
旧像:旧时景象。
榆阙:古代宫殿的代称。
遗音:遗留的声音,这里指先人。
佩环:古代饰品,象征礼仪。
百年:一生,百年时光。
川阅水:比喻岁月流逝。
更西还:不再返回西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为悼念一位韩枢密夫人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高贵出身、平静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家族传承和子孙成长的感慨。首句“奕叶貂蝉后”描绘了夫人家世显赫,出自名门;“宗姻乐静间”则强调了家族和睦,生活宁静。接下来,“从夫登两地,看子入三山”写夫人随丈夫足迹遍游各地,又看着子女们长大成人,显示出家庭的温馨与成长的历程。

“旧像瞻榆阙”表达了对夫人的怀念,通过想象她的遗像仍挂在家中,寄托哀思;“遗音想佩环”则是对夫人生前优雅举止的回忆,以佩环声象征其温文尔雅。最后两句“百年川阅水,不复更西还”寓言时间流逝,逝者已去,不再回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夫人生活的描绘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的哲思。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
朝代:宋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生辰:1049-1100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猜你喜欢

次罗绣衣坠马伤足韵·其二

贪看春光入草塘,玄黄羸马仆高冈。

葵能自卫还伤足,花已分飞未下堂。

搏老偶同驴背堕,袁生常恐雪中僵。

游么不碍风翎劲,搏击层霄未可忘。

(0)

次罗绣衣坠马伤足韵·其一

进止无心任所经,等闲骢马蹶朝行。

夷途得险天终昧,痛定思危梦亦惊。

几处弦歌虚月色,一春花柳阁风情。

投闲欲觅飞升术,捷径惟应问曲生。

(0)

漳州威镇亭

独跨开元顶,乾坤混一家。

连梵钟钹应,列贩市廛斜。

潮涨桥通楫,云归堞隐笳。

圆山看咫尺,谁为问琵琶。

(0)

金陵送客

昔年雷阳烟水村,浊醪曾共长途贫。

秣陵重话雪霜夜,各已头角崭青云。

淦水森森富梧槚,须仗春风为镕冶。

郢匠挥斤照骨寒,轮囷应长连城价。

(0)

按筠

南浦初移棹,日高才丈许。

西风送惊湍,步步蹙洲渚。

乱流溯水口,艰进屡延伫。

亭午一回盼,楼橹尚堪数。

舟行田荡间,缘木引前路。

吾方叹阿农,因之动恻楚。

细詷负笠翁,妙用在阿堵。

六月江水落,晚禾正堪布。

新抽藉浮膏,所入倍钟釜。

予闻重踟蹰,豁然发良寤。

阴阳互为根,翻手变苍素。

世故贵更练,接迹每多误。

舣岸促征骑,萧萧碧山暮。

(0)

徭徸

村村无宿储,茅茨陋林薄。

并生穹壤间,胡此种类恶。

溃毒真虺蛇,浮栖若鸟雀。

幸然怀好音,戈鋋欲销铄。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