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为枯井,亦名为韛袋。
佛骂作死尸,乘尸渡大海。
大海元无水,死尸非是船。
若了身心相,空里任横眠。
具此六惭愧,实是不求天。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惭愧(cán kuì)的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或缺点感到羞愧和内疚。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故宅(gù zhái)的意思:指旧居、故居,也指故人的家。
枯井(kū jǐng)的意思:指水井干涸,没有水源,比喻没有活力、无法发展的状态。
躯身(qū shēn)的意思:指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放弃原则、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行为。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上事(shàng shì)的意思:指能够处理事务、办理事情的能力和智慧。
身心(shēn xīn)的意思:指言行一致,身体和心灵都积极地付诸实践。
实是(shí shì)的意思:真实、确实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熟看(shú kàn)的意思:仔细观察,认真看。
心相(xīn xiāng)的意思:互相理解、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意。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群(yī qún)的意思:指一起聚集在一起的一批人或物。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不自在(bù zì zài)的意思:不舒适、不安逸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对世间假相和因缘的看法,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开篇“惭愧一躯身,梵号波罗柰”表达了对于肉体凡胎的羞愧与超脱尘俗之愿。接着,“被贼一群使,寻常不自在”则描绘了一种被世间烦恼所困扰、内心不安的状态。
“亦名为枯井,亦名为韛袋。亦名朽故宅,亦名幻三昧”此段通过对比四种名称,强调了世间万象皆为空幻无常,其中“枯井”、“韛袋”、“朽故宅”和“幻三昧”都形象地表达了虚无与空寂的佛法哲思。
“佛骂作死尸,乘尸渡大海。大海元无水,死尸非是船”则借用“佛骂”(即佛陀)之名,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比喻,说明了对于内心解脱与真理追求的渴望。其中,“大海”和“死尸”都是寓意深远的象征,表达了对世间无常的洞察。
“熟看世上事,总是假因缘。若了身心相,空里任横眠”这一部分是全诗的高潮,通过“熟看”世间一切,揭示出万物皆是因缘聚合、无固定实质的道理,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具此六惭愧,实是不求天”则总结了前文所述的六种“惭愧”,表明对世间法执不生的智慧态度,以及对于内在解脱的坚定追求。整首诗偈通过深邃的佛教哲学思考和生动的比喻象征,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真理与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
一雨霈然,六合全清,空无点埃。
喜秋容新沐,为谁媚妩,凉蟾留照,正尔徘徊。
蜡屐清游,渔蓑淡话,富贵于予何有哉。
双溪上,总旧盟鸥鹭,来往无猜。烟霞竹石松梅。
更无数幽花陆续开。
渐黄鸡啄黍,肥堪一箸,浮蛆拍瓮,美可三杯。
儿解应门,翁方索句,俗客来时莫放来。
青山好,尽从今日日,闼不妨排。
艰难时世。万事休夸会。
官宦误人多,道是也、终须不是。
功名事业,已是负初心,人老也,发白也,随分谋生计。
如今晓得,更莫争闲气。
高下与人和,且觅个、置锥之地。
江村僻处,作个老渔樵,一壶酒,一声歌,一觉醺醺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