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未数里遥,下隰多湿所。
农言不雨佳,雨实艰种黍。
大田亦种齐,雨不雨均可。
所廑在津门,疏涸功半补。
益以雨仍潦,安望春耕举。
一幸不雨暂,一惧不雨久。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大田(dà tián)的意思:指广阔的农田或农作物丰收的景象。
大局(dà jú)的意思:指整体的情况或全局的大势。
迩日(ěr rì)的意思:不久以后,不远的将来
方寸(fāng cùn)的意思:指心思、思虑、心情等的状况。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高原(gāo yuán)的意思: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
津门(jīn mén)的意思:津门是指天津,也用来比喻重要的城市门户。
揽辔(lǎn pèi)的意思:揽辔指驾驭马车时握住缰绳,引申为掌握权力或掌控局势。
麦苗(mài miáo)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幼苗。
农父(nóng fù)的意思:指农民父亲,也泛指农民。
识心(shí xīn)的意思: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或真实意图。
时复(shí fù)的意思:时光回转,时间重复。
所从(suǒ cóng)的意思:指随从、从属的人。
万虑(wàn lǜ)的意思:形容忧虑繁多,心事重重。
无非(wú fēi)的意思:指没有别的选择或变化,只有一种结果或情况。
无妨(wú fáng)的意思:没有妨碍,没有影响
意似(yì sì)的意思:意思相似或相近。
原处(yuán chǔ)的意思:指事物始发的地方,原始的地方。
杂言(zá yán)的意思:杂乱的言辞或谈话。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杂言》。诗中描绘了皇帝对农业和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雨水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刻理解。
首句“行过高原处,揽辔问农父”描绘了皇帝亲自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心。接着,“云不雨无妨,其意似资雨”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即使没有雨水,也认为大自然自有安排,预示着雨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曾未数里遥,下隰多湿所”描述了农田的湿润状态,为后文讨论雨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做了铺垫。“农言不雨佳,雨实艰种黍”则反映了农民对于雨水的复杂情感,既希望雨水带来丰收,又担心过多的雨水会损害作物。
“以予观大局,麦苗已全吐。大田亦种齐,雨不雨均可”展现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宏观视角,强调了雨水并非决定性因素,农作物的生长还需其他条件的配合。“所廑在津门,疏涸功半补。益以雨仍潦,安望春耕举”进一步阐述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即使雨水过多也可能导致涝灾,影响春耕。
“迩日颇多风,时复霏塳土。一幸不雨暂,一惧不雨久”反映了近期天气状况的多变,以及农民对雨水的期盼与担忧。“方寸万虑多,所从竟奚主”表达了皇帝面对复杂天气情况时内心的纠结与思考。
最后,“然无非为民,杂言识心苦”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皇帝的一切考虑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体现了他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农业生产和民生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他作为一位明君的仁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