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影》
《僧影》全文
唐 / 韩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山色依然僧已亡,竹间疏磬隔残阳

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十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ēngyǐng
táng / hán

shānránsēngwángzhújiānshūqìngcányáng

zhìdēngmièkōngjìnyóuguāngmíngzhàoshíf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光明(guāng míng)的意思:指明亮、明亮,也指希望、美好的前景。

明照(míng zhào)的意思:明亮的照射,指明确而清楚地表达或揭示某种事物。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智灯(zhì dēng)的意思:智慧如灯,能够照亮人的思维和判断力。

注释
山色:山的景色。
依然:依旧。
僧已亡:僧人已经去世。
竹间:竹林之间。
疏磬:稀疏的罄声(罄:寺庙中敲击的器物)。
隔:穿透。
残阳:夕阳。
智灯:象征智慧的灯火。
已灭:已经熄灭。
馀空烬:只剩下灰烬。
犹自:仍然。
光明:明亮的光芒。
照十方:照亮四方(十方:指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翻译
山色依旧,但僧人已经不在,
竹林间稀疏的罄声穿透夕阳余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远的山色与孤独的僧人消逝后的景象。"山色依然僧已亡",表达了自然界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山川如故,而曾在此处修行的僧人却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对比突显出时间流转和生命易逝的主题。

"竹间疏磬隔残阳"一句,通过竹林中稀疏的磬石和余晖相互交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磬石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僧人修行时的刻苦与坚持,而现在它只剩下隔绝了最后的阳光。

"智灯已灭馀空烬",则用智慧之灯的熄灭来比喻僧人的智慧和精神遗产。"馀空烬"暗示着即便是智慧的残余,也只剩下微弱的痕迹。

然而,就在这样的寂静与凋零中,诗人却写道"犹自光明照十方",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灭的精神力量。尽管肉身消亡,智慧和精神仍旧发出了光芒,照亮了四面八方。这也许是对僧人精神遗产的一种颂扬,也可能是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更深层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消逝的生命之间的对比和共鸣,表达了对永恒与短暂、物质与精神主题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韩偓

韩偓
朝代:唐   字:致光   号:致尧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生辰: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猜你喜欢

赤豹洞

暗雪澌香古窦穿,且凭束炬作真缘。

仙人炼石留阳火,洞客耕云溉乳泉。

蜕去玉龙知几劫,骑来赤豹是何年。

烟岚不閟桃花水,莫悔虚生六欲天。

(0)

落花·其一

眼底秾纤决意裁,枝间啼鵙暗相催。

霓衣鹤氅凌空去,蝶翅蜂须弄影来。

满径绿芜春旖旎,深宵凉月思裴回。

临风检点愁红色,髣髴含嫣昨日开。

(0)

钱塘夜雨

古渡空房黄叶遮,夜深思妇咽寒笳。

钱塘江上思乡处,又被西风吹雨斜。

(0)

张二无督学数造敝庐余方屏迹虚其盛意赋诗谢之

药洲春水碧粼粼,栗里尤承绛幄亲。

盛有诗书传鲁族,漫将鸡犬说秦人。

冥鸿自顾惊弦后,凡鸟何当命驾频。

自古西河有干木,肯容疏放学高真。

(0)

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一十一真

闻道青皇返玉轮,故将香雨浥行尘。

绕沾兴庆池边笛,忽点含童阁里人。

九十春光难再得,百千酒价岂辞频。

寄言全盛红颜子,行乐须知贵及晨。

(0)

雨夕陈仪翔年丈过小斋话旧同赋十首·其一

衔杯执手久踟蹰,往事惊心感慨馀。

南国怀人千里梦,西风归雁几封书。

旅愁落落便吾懒,交态悠悠与世疏。

夜雨空阶苔藓合,怜君还问病相如。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