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闻郑有麦,二釜庶可恃。
乃复接封章,谓缺灌田水。
沟壑差免沦,钱鏄还堪庤。
补助(bǔ zhù)的意思:给予经济或物质上的帮助或支持。
惭愧(cán kuì)的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或缺点感到羞愧和内疚。
封章(fēng zhāng)的意思:指封存文件、封闭文件。
膏泽(gào zé)的意思:指帝王的恩泽,也指天降甘露滋润万物。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顾忧(gù yōu)的意思:顾忧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担忧、忧虑。表示为了某种目的而担心、忧虑。
何幸(hé xìng)的意思:表示对不幸的事情发生感到庆幸或幸运。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获全(huò quán)的意思:指得到完整的利益或结果。
佳音(jiā yīn)的意思:好消息或好音讯
近远(jìn yuǎn)的意思:近距离和远距离。
勤民(qín mín)的意思:勤奋为民众服务。
全美(quán měi)的意思:形容美丽壮观、绚丽多彩。
三辅(sān f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辅助行政区域,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区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个辅助机构,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机构。
书囊(shū náng)的意思:指才学渊博、知识丰富的人。
宵衣(xiāo yī)的意思:指夜晚穿的衣服,比喻虚有其表,外表光鲜而内在空虚的现象。
仰首(yǎng shǒu)的意思:抬头向上看,指仰望或向上追求。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优渥(yōu wò)的意思:形容生活富裕、条件优越。
奏书(zòu shū)的意思:指上报或呈递奏章、奏疏等文书。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闻河南得雨》。诗中描绘了对河南地区降雨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首句“三辅春望霖,宵衣劳靡已”描绘了春天时节,期盼雨水的情景,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农事的关心。接着“颇闻郑有麦,二釜庶可恃”提到听说郑地有小麦,预示着丰收有望,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夏初膏泽沾,禾黍芃芃起”描述了夏季初期,雨水滋润大地,庄稼茁壮成长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然而,“乃复接封章,谓缺灌田水”又揭示了现实中的困难,即尽管雨水充足,但仍有地方缺乏灌溉水源,影响农业生产。
“增我南顾忧,岂以此忘彼”表达了对南部地区担忧的情绪,强调了不能因为某地丰收而忽视其他地区的困难,体现了皇帝对全国各处民生的关怀。
接下来,“方筹补助策,惭愧民粟徙”表明了皇帝正在考虑采取措施帮助受灾地区,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能做的还不够。
“忽擘奏书囊,佳音纷满纸”描绘了突然收到好消息的场景,这些消息来自全国各地,表明皇帝的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积极的反馈。
“近远普优渥,高下艺稻芑”说明了皇帝的政策惠及了各个地区,不论贫富都能得到适当的帮助,强调了政策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沟壑差免沦,钱鏄还堪庤”指出由于雨水的滋润,原本可能被洪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得以避免灾害,同时水利设施也得到了修复和维护,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最后,“嗟予德诚薄,何幸获全美”表达了皇帝对自己德行的谦逊评价,以及对能够为民众带来福祉的庆幸之情。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仍然尽力而为,希望能给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治理国家的智慧与决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