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慧庆寺访无怀如庵印宗三开士》
《慧庆寺访无怀如庵印宗三开士》全文
明 / 潘之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寒山一曲云是白莲溪。

寺僻居桥左,林深到竹西

波生梁日动,梵出径云迷。

莫漫嗟无侣禅枝共栖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qìng访fǎng怀huáiānyìnzōngsānkāishì
míng / pānzhīhéng

hánshāndōngyúnshìbáilián

qiáozuǒlínshēndàozhú西

shēngliángdòngfànchūjìngyún

mànjiēchánzhīgò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莲(bái lián)的意思:指伪善、虚伪的人。

禅枝(chán zhī)的意思:禅枝意为佛教中修行者所用的拐杖,比喻指导人们修行的教诲或智慧。

共栖(gòng qī)的意思:共同生活在同一处地方。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深到(shēn dào)的意思:指程度、程数、程度高深。

无侣(wú lǚ)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云是(yún shì)的意思:云是是指事物变幻无常,难以捉摸。

竹西(zhú xī)的意思:指人品高尚,操守正直,不受外界诱惑。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潘之恒的《慧庆寺访无怀如庵印宗三开士》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景象。首句“寒山东一曲”,以“寒山”起笔,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而“一曲”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接下来,“云是白莲溪”进一步点出寺庙所在之地,仿佛是世外桃源,白莲溪象征着纯洁和超脱。

“寺僻居桥左,林深到竹西”两句,通过“僻居”和“深到”描绘出寺庙地理位置的偏僻和环境的幽深,竹林环绕更增添了禅意。诗人行至“波生梁日动,梵出径云迷”,写出了寺庙中的生活情景:阳光穿过竹林,投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处传来梵音,令路径都似乎笼罩在云雾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莫漫嗟无侣,禅枝喜共栖”,诗人劝慰自己不必感叹孤独,因为这里禅修之人众多,如同禅树枝繁叶茂,彼此相伴,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向往,以及对心灵归宿的认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慧庆寺的自然风光和禅修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静心修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潘之恒

潘之恒
朝代:明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猜你喜欢

临江楼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0)

柳枝词

一种风流得自持,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说与桃花总不知。

(0)

登黄鹤楼

黄鹤仙人不少留,洲名鹦鹉更堪愁。

三湘登眺还吾辈,千古江山独此楼。

汉口夕阳衔远岫,武昌寒郭浸春流。

烧痕满地闲生感,回首烽烟野戍秋。

携壶凭槛塞云横,怀古荆门镇重兵。

春柳久荒陶侃垒,寒潮直上吕蒙营。

沧桑尽付邯郸枕,烟月全销玉笛声。

唯有芳洲春草色,年年还傍大江生。

(0)

感皇恩.题沈竹斋明经淑配阮媚川夫人遗集

月冷谢庭空,瑶琴声断。飘渺仙云碧城远。

尘缘如梦,虚说齐眉曾愿。春归花落易,韶光短。

昔忆江南,频拈湘管。泪滴思亲翠笺满。

词工漱玉,遗向天涯人羡。清才深不愧,名门媛。

(0)

清平乐.腊梅

峭寒方甚。蕊破枝头嫩。独喜傲霜无瘦损。

另是一家风韵。游蜂酿蜜来赊。翻疑葛染成花。

日映隔帘金碎,暗香透入窗纱。

(0)

哭王慰三·其五

良朋如伉俪,独我种情根。

哀怨山阳笛,风骚屈子魂。

晨星天上影,宿草墓间痕。

黾勉传遗砚,倾心望后昆。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