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间绕佛长鸣锡,洞里逢仙不看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鸣(cháng míng)的意思:长时间地鸣叫或响动。
承宣(chéng xuān)的意思:接受命令或任务,传达或宣布给其他人。
梵语(fàn yǔ)的意思:指印度的宗教语言梵文,也泛指印度的古代语言。
凤池(fèng chí)的意思:指人才辈出,杰出人物聚集之处。
江月(jiāng yuè)的意思:指江河上的月亮,比喻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琉璃(liú lí)的意思:指透明如玻璃、颜色艳丽的东西。
舍利(shè lì)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舍利子,也泛指宝贵的东西。
唐诗(táng shī)的意思:指唐代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天香(ti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无缝(wú fèng)的意思:没有缝隙,指事物连接紧密、完美无缺。
西竺(xī zhú)的意思:指印度或其他西方国家的人。
香吹(xiāng chu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音乐动听动人。
碧琉璃(bì liú lí)的意思:形容颜色明亮、美丽如宝石的玻璃。
无缝塔(wú fèng tǎ)的意思:形容事物连接紧密,没有缝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日本僧侣希白上人前往金华礼祖塔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与异域风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友人旅程的祝福。
首联“天香吹满屈朐衣,几度承宣到凤池”,以“天香”象征佛法的神圣与纯净,暗示了希白上人的修行之路如同被天香所熏染,充满了庄严与神圣。而“屈朐衣”则可能暗指僧人的袈裟,此处通过“吹满”二字,形象地表现了佛法的广泛传播与影响。同时,“几度承宣到凤池”则借用了古代文人赴京应试的典故,隐喻希白上人多次接受佛法的教诲,最终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如同文人考取功名般荣耀。
颔联“梵语传来西竺戒,华音吟得大唐诗”,进一步深化了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梵语”与“华音”的对比,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又强调了佛法超越国界的普遍性。希白上人从西方传来戒律,同时也吟诵着大唐的诗歌,展现了佛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之处,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颈联“树间绕佛长鸣锡,洞里逢仙不看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绕树而行的佛音与洞中仙人的故事,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寓意着希白上人在旅途中将不断领悟佛法的真谛,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尾联“无缝塔开瞻舍利,千江月映碧琉璃”,以“无缝塔”象征佛法的完整与无缺,表达了对希白上人旅途终点的祝愿——瞻仰佛陀的舍利,即是对佛法的至高敬仰。而“千江月映碧琉璃”则以自然美景为喻,预示着希白上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如明月般照亮他人的心灵,传递佛法的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希白上人旅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的珍视与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