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丹砂(dān shā)的意思:丹砂是指赤红色的矿物,也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重要的人物。
点漆(diǎn qī)的意思:指对已经完好无损的东西进行不必要的修饰或装饰,多用于形容人过分追求完美或过于注重细节。
蜂衙(fēng yá)的意思:蜂衙指的是蜂窠,比喻人群聚集的地方,也可以表示人声嘈杂、熙熙攘攘的场面。
鸡冠(jī guān)的意思:鸡冠是指鸡头上的红冠,用来比喻高高在上的地位或者显赫的名望。
枯藤(kū téng)的意思:指人老迈、衰弱无力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衰败、没落。
葵花(kuí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光明正大,不畏艰险。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秋实(qiū shí)的意思:秋天成熟的果实,比喻事物到了收获的季节。
蜀葵(shǔ ku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水落(shuǐ luò)的意思:指水退去,比喻事情过去了,局势平静下来。
屋头(wū tóu)的意思:指屋顶上的头部,比喻在某个地方最高处的人。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秋日乡村景象。诗人以溪边茅屋为起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先,诗人将视线投向了溪边的茅屋,却并未直接点明屋主的身份,而是通过“知谁家”这一疑问句式,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亲切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门前的景象——随着水流的退去,溪底的沙石显露出来,形成了一幅简洁而生动的画面。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
随后,诗人转向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枯藤缠绕着房屋,藤上挂着的果实呈现出深黑与鲜红的对比色彩,既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也隐含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蜀葵花虽已结子,但鸡冠树依然绽放着鲜艳的花朵,这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自然反应,也是对生命力不息的赞颂。
最后,诗人的目光转向了人。当客人来访时,主人从屋内走出,倚杖相迎。屋外的日光温暖,仿佛连蜜蜂也聚集在屋檐下,忙碌地采蜜。这一场景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日乡村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温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钱逊叔诸公赋石鼓文请同作
江头羽书相续来,城中草木冻不开。
腐儒坐视了无策,但守寒炉吹死灰。
我公送我石鼓文,令我琢句要春回。
簸荡风云走蛟蜃,百虫久蛰闻惊雷。
钱公自是力扛鼎,持此浮游转湖岭。
汉碑秦篆已么么,况复钟王敢驰骋。
后来颇供儿女弄,神物有知当远屏。
石鼓之文公所知,正是周室中兴时。
庶几我皇亦如此,一扫狂虏随风飞。
石鼓之文尚可读,小臣愿继车攻诗。
再用前韵奉和
自昔支离畏作官,只今犹望一枝安。
饱知时态病良已,心喜故人盟未寒。
所至军书销日月,几回戎马污衣冠。
公归定有安边策,不学愚夫静处看。
游西池归
偶为池上游,入郭天尚早。
香尘入晚雾,柳色映驰道。
我马亦未疲,归路贪月好。
还舍了无事,百念纷未扫。
近店酒可沽,重当为君讨。
题李伯时维摩画像图
老松搀天四无壁,小庵不劳容一室。
野竹入户芭蕉肥,下有无言病摩诘。
文殊妙对亦未真,身如浮云那得亲。
惊倒同行问话人,彼上人者何所云。
龙眠好事笔有神,不避世间狐兔群。
扫渠胸中千斛尘,多口阿师闻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