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陈粹之用旧韵·其一》
《答陈粹之用旧韵·其一》全文
明 / 祁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荒僻阡南路,劳君几度行。

云霓因旱望,草木春生

宪度驰声远,诗怀骨清

海山聆妙曲,安得不移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驰声(chí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传播极远,震动人心。

春生(chūn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由于春天的到来而生长、发展。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骨清(gǔ q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高尚,心地纯洁。

荒僻(huāng pì)的意思:偏僻荒凉的地方,形容地处偏远、人烟稀少。

诗怀(shī huái)的意思:指具有诗人的情怀和才思的心境。

宪度(xiàn dù)的意思:宪法的程度;宪法所规定的范围。

移情(yí qíng)的意思:指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他人身上,产生同情或爱慕之情。

云霓(yún ní)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绚丽多彩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祁顺所作的《答陈粹之用旧韵(其一)》。诗中描绘了荒僻小路的劳顿与艰辛,表达了对友人陈粹之多次探访的感激之情。通过“云霓因旱望”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期盼之情。接着,“草木向春生”则以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长久。

“宪度驰声远,诗怀到骨清”两句,既赞美了陈粹之的名声远播,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的纯净。最后,“海山聆妙曲,安得不移情”则以海山为背景,描绘了聆听美妙音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友情的赞美与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祁顺

祁顺
朝代:明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猜你喜欢

秋夜雨中集企晋园中即席感怀亡友亦瑜

秋暝松窗镫火虚,故人清宴子云庐。

啼残林鸟空山静,落尽汀兰暮雨疏。

对酒尚吟《思旧赋》,论怀休拟《绝交书》。

相逢尽是江潭侣,重向秋风问索居。

(0)

涿州道中.华阳台

城隅西北华阳台,镇日犹吹燕国灰。

名马骨存金饼掷,美人手好玉盘来。

苦心竟就函头计,恨事空余生角哀。

易水萧萧风莫渡,问谁置酒罚深杯。

(0)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四

金碧湖山作队看,沙鸥却占子陵滩。

武林旧事依稀记,待诏街头卖牡丹。

(0)

题宋比玉八分书册子后

暴秦燔经多狱讼,书趋便易隶乃兴。

建初饰隶作楷法,义取八字分成形。

篆八隶二相割取,俗流伪托言难凭。

毛弘秘书教自汉,钟繇铭石看飞腾。

有邻择木擅唐代,字体与汉原相承。

弥勒像碑少笔法,百金一字知虚称。

珏也工书值明季,奋笔俯仰萦回轻。

烟飞云逝断还续,山颓雨骤纵复横。

屹如钟虡悬重宇,翩如鸾凤翔青冥。

上谷二难频展玩,衙斋风日何幽清。

流传距今越百载,纸墨完好光荧荧。

吾闻珏也不羁士,主文谲谏能诗鸣。

荔枝仙人早自号,路逢程老谓松圆。呼以兄。

小鸾长裾日捧砚,浊醪数斗倾盆罂。

兴酣八分夸入妙,淋漓素壁兼秋屏。

宜官酒舍漫偿值,魏武别馆闲施钉。

珏也此书与之敌,纤波浓点犹前型。

北走燕山东吴越,抱琴彳亍歌榛苓。

故园荔熟不归去,桐棺旅殡吁可矜。

从来盛名多坎壈,题诗望古心怦怦。

(0)

桐城道中怀刘耕南

野馆回残梦,江乡忆故人。

一官犹苜蓿,三径但松筠。

雾雨南溟路,关山北峡春。

折梅未敢寄,细把恐伤神。

(0)

书马文毅公汇草辨疑后

鲁公碑碣光千古,笔锋奔放丹心吐。

劲节崚嶒未易攀,惟公忠烈堪俦伍。

桂阳群蘖逞咆哮,平踏枢台列刀斧。

索篆遗冠勒使降,嘈嘈沸沸纷如雨。

铁石肝肠那可摇,骂贼声厉双晴努。

阖室幽囚四载余,文山《正气歌》同谱。

大笔高题击笏楼,草书仇校消艰苦。

侍人惨怛注簪花,千金一字足扬诩。

被絷不屈终殒身,精魂蓬勃鸣钟鼓。

一时百口尽捐躯,从容慷慨闻畿辅。

龙章叠沛粤西来,香风脉脉生皋浒。

庙貌巍峨祀不衰,淋漓青史欣追数。

剩稿犹余翰墨辉,蛟螭呵护光难腐。

至今宝焰每干霄,云霞五色迷江浦。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