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翠添争渡雨,锦莲香起乍晴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归化(guī huà)的意思:指将外来的事物或概念融入到本国本土,使其变得与本国本土的事物或概念相似或相适应。
化日(huà rì)的意思:化解危机,消除困难。
兰汤(lán tāng)的意思:指优美的音乐或诗词。
曲水(qǔ shuǐ)的意思:曲水,指水流弯曲蜿蜒的样子。
日中(rì zhōng)的意思:指白天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
水流(shuǐ liú)的意思:指水的流动。
俗尘(sú chén)的意思:指尘世间的世俗之事,也表示凡俗、尘世间的琐碎事物。
万众(wàn zhòng)的意思:指众多人群,表示人多力量大或众人一心的意思。
乡歌(xiāng gē)的意思:指乡村间流传的歌谣,也可用来比喻乡村生活的纯朴和宁静。
枭羹(xiāo gēng)的意思:指以权谋私、残害百姓的行为。
瑶草(yáo cǎo)的意思:指美丽而稀有的草木。
鱼腹(yú fù)的意思:指大海或江河的宽广和深远。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乡人聚会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氛围和历史感。首句“兰汤一洗俗尘空”,以“兰汤”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用艾叶、菖蒲等草药煮水沐浴,旨在祛除污秽,寄托着人们对于清洁与健康的祈愿。接下来,“万众都归化日中”则描绘了节日里人们聚集一堂,共享欢乐的景象。
“瑶草翠添争渡雨,锦莲香起乍晴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端午节划龙舟的场景比作在翠绿的瑶草中争渡,在乍晴的微风中,锦莲散发出阵阵香气,既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生机,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枭羹不用当年贡,鱼腹难追自古忠”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枭羹”出自《左传》,指古代祭祀时的一种食物,此处暗喻忠诚者的牺牲;“鱼腹”则联想到屈原投江的故事,象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这两句通过历史故事的引用,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此日蒲觞谁不醉,乡歌几曲水流东”两句,描绘了节日当天,人们举杯畅饮,歌声飘荡,仿佛时间随着流水向东流逝,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忠诚、牺牲精神的颂扬,情感丰富,意蕴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
风行水上初如织,任使荡云高沃日。
屏翳歇去冯夷归,本体湛然无损益。
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
画工画水不画风,水外见风称妙笔。
清泉道人乃了此,笔下渊源心自得。
斜斜一字浅可揭,渺渺横滩晚尤急。
规模上继蜀两孙,妙处直度吴诸戚。
老夫老矣不观澜,但爱漪涟才咫尺。
面墙注目风萧萧,渔浦西兴待晚潮。
纵贫那肯拆波涛,还渠并州快剪刀。
与郭令步至城下见田间稻秧已可插慨然有感示郭令
端居倦来往,春去谁与娱。
眷眷斗升米,翛翛东南都。
薄暮喜穿屐,同游又吾徒。
念昔始经此,污邪祝满车。
及今几何日,立苗还欲疏。
怀新舞翠剡,生意蔚以舒。
吾生将安之,土偶之与俱。
清夜梦乡曲,未觉田园芜。
他时招子归,把锄春雨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