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吕凤子二首·其一》
《酬吕凤子二首·其一》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四海知名久,三吴睹画先。

如闻夫子叹,欲得美人怜。

红豆叨君赠,青山为我妍。

巴渝流沛地,相见华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巴渝(bā yú)的意思:指巴蜀和渝州,泛指巴蜀地区。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红豆(hóng dòu)的意思:指美好的爱情或者纯洁的感情。

华颠(huá diān)的意思:指人的容貌高雅美丽,举止端庄大方。

流沛(liú pèi)的意思:形容水流充沛,源源不断。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三吴(sān wú)的意思:指吴地,即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方。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欲得(yù de)的意思:欲望得到。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的《酬吕凤子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四海知名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识已久,名声远播四方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接着“三吴睹画先”一句,暗示了友人在艺术领域中的先见之明,预示着接下来将有艺术交流或赏画的场景。

“如闻夫子叹,欲得美人怜”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友人的认可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里“夫子”可能指的是孔子,借以表达对智者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望;“美人”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化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红豆叨君赠,青山为我妍”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红豆和青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礼物交换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红豆常被用来象征爱情或友情,这里可能是友人赠予的象征性礼物;而“青山为我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喜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巴渝流沛地,相见各华颠”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巴渝之地相遇的情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这里的“华颠”指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年岁已高但仍能相聚的喜悦和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自然美的佳作。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漫成

饮罢浮蛆聊隐几,醒来扪虱谩看书。

风清襟袖凉无限,云晚溪山画不如。

(0)

蓬莱

一棹三万里,何修入窈深。

水痕涵雨意,岩影带秋阴。

虽愧无仙骨,终能长道心。

古人殊错计,空向海中寻。

(0)

少年游.重游

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

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做了断肠缘。

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

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

(0)

游虎丘

乐天曾守郡,酷爱虎丘山。

一年十二度,五马来松关。

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野性群麋鹿,忘机狎鸥鹇。

乘兴即一到,兴尽复自还。

不知使君贵,何似长官闲。

(0)

除夜

四十强而仕,礼文可遵守。

筮仕已十年,明朝三十九。

自知得禄早,左宦诚宜有。

年虽过潘岳,未为全白首。

贫犹胜墨子,黔突聊供口。

若比张辟彊,吾甘为老丑。

若比太公望,吾方为少秀。

任从新岁来,且献高堂寿。

更解金貂冠,多贳商山酒。

(0)

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映门闾。

力田岁取千箱稻,好事家藏万卷书。

旋对杯盘烧野笋,别开池沼养溪鱼。

吾生未有林泉计,空愧妨贤卧直庐。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