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言日已暮,相见恐行稀。
我歌宁自感,乃独泪沾衣。
秉烛(bǐng zhú)的意思:手持蜡烛,指代亲自主持或亲自负责。
不事(bù shì)的意思:不愿意做事或不肯努力工作。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高望(gāo wà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期望很高。
光辉(guāng huī)的意思:光明耀眼的辉煌。
塞尘(sāi chén)的意思:形容尘土积聚、不加清扫。
熟念(shú niàn)的意思:熟悉而熟练地背诵或朗读。
王城(wáng chéng)的意思:指帝王所居住和统治的城池,也泛指权力中心。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夜中(yè zhōng)的意思:夜晚的时候。
烛夜(zhú yè)的意思:在夜晚点燃蜡烛,继续工作或学习到很晚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烽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登高远望烽火时的心境和情感。
“登高望烽火”一句,开篇便展现了一个壮阔的画面,烽火在古代是边塞报警的信号,它象征着边疆的不安与战争的阴影。作者通过登高远望这个动作,表达了一种关注国家安全和民众安危的心情。
“谁谓塞尘飞”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边塞的战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警示人们不可轻视边疆的动荡。
接下来的“王城富且乐,曷不事光辉”两句,则是对比之语。作者通过对京城繁华景象的描绘,强调了内外之分,指出边关烽火与都城奢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
“勿言日已暮,相见恐行稀”一句,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难料的情感。诗人担忧日晚交际稀少,意味着珍惜时间与朋友相聚的重要性。
紧接着,“愿君熟念此,秉烛夜中归”两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诗人希望对方牢记这些时刻,即使在深夜,也要珍惜这份情谊。
最后,“我歌宁自感,乃独泪沾衣”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抒发。他虽然自己唱着歌,但这种孤独的感慨却让他潸然泪下,泪水沾湿了衣服。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奈,以及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登高望烽火这一行为,展开了对国家、社会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它既有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也有对人生易逝和友情珍贵的感悟,同时又不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