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渊投剑日,周处剌蛟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长(bǐ cháng)的意思:比较身高的差距,比喻比较能力、才干等方面的差距。
长离(cháng lí)的意思:长时间的分离或离别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当世(dāng shì)的意思:指现在的时代、当前的社会。
奋翼(fèn yì)的意思:指鸟儿振翅飞翔,比喻积极奋发努力,追求进步。
父祖(fù zǔ)的意思:指祖辈,即父亲和祖父。也用来形容祖上的功绩和家族的根基。
洪钟(hó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宏亮、威严激昂的钟声。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声华(shēng huá)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光彩照人。
斯人(sī rén)的意思:指某人的品德、才华、风范等超出常人,令人敬佩和仰慕。
吐言(tǔ yán)的意思:指说话、发表言论。
为当(wéi dā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不择手段的行为,常常指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目标。
吴中(wú zhōng)的意思:指吴国的中部地区,也用来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
兴衰(xīng shuāi)的意思:指事物的兴盛和衰落。
自非(zì fēi)的意思:不是,非。
- 鉴赏
这首诗《感遇十八首(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以“陆生”作为主人公,描绘了他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人格。
“陆生居吴中,郁为当世师。” 开篇点出陆生在吴中的地位,他不仅才华横溢,更成为当时众人敬仰的导师。“吐言如洪钟,奋翼比长离。” 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陆生言语的雄浑有力,如同洪钟之音,行动的果敢勇猛,犹如长离鸟展翅高飞,展现了他非凡的气魄和影响力。“声华绍父祖,出处关兴衰。” 说明陆生的名声与荣耀继承了家族的光辉,他的行为与选择对社会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戴渊投剑日,周处剌蛟时。” 这里通过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陆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自非君子者,斯人焉取斯。”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陆生的崇高评价,认为只有像他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陆生事迹的描绘,赞美了他的才华、勇气和高尚人格,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物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