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元无月,衣中自有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觚棱(gū léng)的意思:指物体的棱角突出、锋利。
京都(jīng dū)的意思:指国家的首都,也可指重要的城市或地区。
乐地(lè dì)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或欣喜的心情。
六尘(liù chén)的意思:指红尘世界中的六种尘埃,即金银财宝、名利声色、爱欲情感、生死离别、得失荣辱、师徒朋友。
迷涂(mí tú)的意思:迷失方向,困惑不解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瑞气(ruì qì)的意思:瑞气是指吉祥、幸福、吉利的气息或氛围。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知至(zhī zhì)的意思:知道得非常透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至乐(zhì lè)的意思:极度快乐、无比幸福的状态。
- 翻译
- 水底下并没有月亮,衣服里却藏着珍珠。
世间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佛法中的道理让人迷失。
冰冷的瀑布被寒云润湿,宝座上的祥瑞之气环绕。
我遥想那极乐之地,那里与京都并无不同。
- 注释
- 水底:指水面之下。
元:本来。
月:月亮。
衣中:衣服之内。
自:自身。
珠:珍珠。
六尘:佛教术语,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觉对象。
皆:都。
外物:指世俗的物质世界。
万法:一切佛法或世间法则。
尽:全部。
迷涂:迷失,困惑。
瀑布:从高处落下的水流。
寒云:寒冷的云雾。
湿:湿润。
觚棱:宫殿或宝座的边缘。
瑞气:吉祥的云气。
遥知:远望就知道。
至乐地:极乐世界,理想中的幸福之地。
京都: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现实中的京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深含哲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
开篇“水底元无月,衣中自有珠”两句,通过水底没有月亮、衣服中自然有珠子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的“水底”与“衣中”,可以看作是心灵深处和内在修养的隐喻,暗示了诗人对精神自足和内在美好的追求。
接着,“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涂”进一步阐述了世间纷扰与真理迷失的情形。这里的“六尘”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躯和意识感受到的外部世界,而“万法”则是佛教中对一切现象的统称。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世间诸多烦恼和迷惑的认识,强调了超脱这些纷争的重要性。
第三句,“瀑布寒云湿,觚棱瑞气扶”则描绘了一种山林幽深、自然景观中的宁静氛围。“瀑布”指的是瀑布之下常见的水雾弥漫,而“觚棱瑞气扶”则形容一种祥瑞之气在空中盘旋,给人以吉祥之感。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描绘了一个清净脱俗的自然环境。
最后两句,“遥知至乐地,不异在京都”,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和祝福。在这里,“至乐地”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极致快乐,而“不异在京都”则是说这种快乐与身处繁华都市中的快乐无异,暗示了内心世界的平静远胜于外界的喧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纷争与精神宁静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他希望友人能够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快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