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宿空山,念当与君别。
- 注释
- 听雨:聆听雨声。
空山:寂静的山林。
念:思念。
君:你。
别:离别。
起行:起身出行。
无柰:无可奈何。
幽咽:低沉而哽咽。
名贤:有名望的贤人。
莲幕:官署,指朝廷或官场。
惨不悦:悲痛难抑。
人心:人们的心。
无言:难以言表。
冰寒炭故热:比喻心情复杂,内心矛盾。
- 翻译
- 在空山中听雨,想到即将与你分别。
起身欲行,心中却无可奈何,雨声愈发低沉凄切。
名士贤人离开官署,整个郡县都笼罩着悲伤气氛。
人们心情沉重,无法言说,如同冰炭相触,内心却炽热无比。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听雨宿空山”一句,以一个静谧而孤寂的场景开篇,让人联想到诗人独自一人在荒凉的山中听着滴答的雨声,心境自然是寂寞难言的。紧接着,“念当与君别”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之人的思念之深。
“起行意无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和不忍离去的情绪,而“雨声转幽咽”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仿佛连雨的声音都变得低沉而哀伤。
“名贤去莲幕”可能是在提醒那位即将离去的友人,是一位德高望重之士,而“一郡惨不悦”则是整个地方对于这位贤者的离开感到悲哀,连带着对诗人的送别也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人心到无言,冰寒炭故热”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哀伤与无言的复杂情感。就像“冰寒炭故热”,即使是冷漠如冰的人心深处,也依然保留着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温暖。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内敛与含蓄,同时也透露出时代背景下士大夫阶层对于人才流失的担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端阳感成
死别生离,半年内、肝肠寸裂。
数恨事、菱花萎露,荆枝压雪。
痛泪挥残千点雨,孤怀映彻三更月。
望霜帏、何处觅慈云,悲无极。天中序,蒲榴节。
思去岁,伤今日。记西湖竞渡,命题援笔。
彩线教搓长命缕,霞觞曾晋延年席。
剩孤儿、孑影奠杯羹,空呜咽。
国香慢.节庵书寄崇陵祭糕
丝磕元霜。正宝阶荐熟,旧日鹓行。
金灵塞垣追马,哭拜天香。
遗诰同悲隆祐,奉纁黝分粽筵旁。
群鸦恨衔在,莫损糁花,封寄蒸糖。未亡。
淹赐粥,剩飘摇素发,饥死何妨。
乞钱难买,知我何处重阳。
恸失元皇恭俭,泣僧舍、偏近糕坊。
分曹怆题字,记散绒绦,预试曾尝。
贺新凉.怀林浚南即寄
天末孤鸿疾。想东南、无边胜概,合留吟屐。
海上成连知何许,绝调几时闻得。
念湖海、飘零倦客。
跨马出郊时极目,恨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也,定何日。江湖满地多秋色。
望中原、青山一发,但馀残弈。
月不圆时花未好,转眼叶黄云碧。
又旧雨、几番追忆。
我是黄须君青兕,更群推、白也诗无敌。
风雅事,已陈迹。
消树江云.自度曲,忆京中诸友
午窗独倚南薰畅,一编悄度残昼。
猛忆前番,短烛清言,明月夜深时候。
恰待长相守,更魂销,别离还又。
分携后,江云渭树,何时尊酒。
怕重问,三载京华,檐雨篝灯,盈盈冷泪殷袖。
况是如今,岛瘦郊寒,风趣也非依旧。
尘梦今无有,问天涯、故人知否。
空翘首、一痕落日,数行烟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