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状元古井》
《状元古井》全文
明 / 张一旸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泉出寒甃古,用汲汝为霖。

榭亭额片玉村舍镂金

书堂隐迹学士缨簪

几多怀旧事,潺湲鸣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村舍(cūn shè)的意思:指乡村中的房屋,也用来形容简朴、朴实的生活环境。

怀旧(huái jiù)的意思:怀念过去的时光或人物。

几多(jǐ duō)的意思:表示数量多少不确定,不具体的意思。

旧事(jiù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旧时的消息。

镂金(lòu jīn)的意思:指在金属器物上雕刻出花纹或图案。

鸣琴(míng qín)的意思:指弹奏琴声,比喻音乐艺术的表达。

片玉(piàn yù)的意思:形容美玉碎裂成片的样子。也比喻人才被分散或浪费。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隐迹(yǐn jì)的意思:隐藏自己的行踪,不让人发现

缨簪(yīng zān)的意思:指高官显贵的头饰,也用来形容高官显贵的地位和身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井及其周边环境,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诗人以“泉出寒甃古,用汲汝为霖”开篇,将古井比作能滋润大地的甘霖之源,既赞美了井水的清甜与滋养,也暗喻了古井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榭亭额片玉,村舍著镂金”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井周围的建筑景观,榭亭如片玉般精致,村舍则装饰着镂金,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生活美学。

“书堂留隐迹,学士解缨簪”则进一步揭示了古井与文化教育的紧密联系,书堂中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迹,学者们在这里解下官帽,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知识与精神的自由。

最后,“几多怀旧事,潺湲助鸣琴”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潺潺的泉水声仿佛是历史的回响,伴随着悠扬的琴声,唤起人们对古井及周围环境的深深眷恋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井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统一,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一旸
朝代:明   籍贯:开建(今广东封开县)

张一旸,开建(今广东封开县)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贡生,任无为州同知,升留守经历,擢郧阳府通判,转云南通安州知州。清康熙《开建县志》卷八、道光《开建县志》人物志有传。
猜你喜欢

上元夜戴中书宅赏灯

南客相逢惜此宵,灯词酒令破寥寥。

莫教隐几生春梦,就可联镳去早朝。

日色渐临青琐闼,风光多在玉河桥。

休文不赴斯文约,应是嗔人折简招。

(0)

送净慈明侍者回东山

南屏山中五百众,大有神通并妙用。

可怜辛苦宾头卢,无时不赴檀门供。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

问渠扇子在何处,临风更索犀牛儿。

犀牛儿吼难描摸,王维笔下丹青薄。

西湖烟雨漫遮藏,日出东山露头角。

(0)

题云山楼

远山近山浓淡青,朝云暮云先后生。

我楼虽小实空阔,云自往来山自横。

山耶云耶两无碍,地久天长果谁在。

渺茫蜃气等虚空,纵有轩窗宁足怪。

为爱云山搆小楼,看山看云今白头。

山形起伏只如旧,云湿云晴知几秋。

门窗向山作长揖,长揖云山两俱入。

推窗送山出楼去,山出云归楼自立。

愚公好勤不奈閒,孙孙子子厌跻攀。

眼空四海本无物,何事欲移门外山。

(0)

宿高密

杳杳山城倚暮天,依依墟里见寒烟。

海邦出息空今日,齐地徵求异昔年。

俗鄙谁歌招隐曲,道穷虚诵卜居篇。

故乡回望在天末,一片归心对月悬。

(0)

送刘彦英东还

转蓬无定在,飘飖将何之。

未遽离本根,赖有回飙吹。

在昔从一官,整驾来南陲。

何意十载留,竟负三年期。

上有垂白亲,下有初长儿。

平生已艰瘁,况复当乱离。

及兹神武师,拓地如拾遗。

遂令客行士,秋晏薄言归。

慈母既生还,弱子亦抱持。

歌舞入故都,志愿幸无违。

鸿鹄游四海,鹪鹩守一枝。

宁守卑栖分,不随鸿鹄飞。

(0)

别宋潜溪

昨宵郡斋宿,今旦赴行舟。

官程不敢违,可使须臾留。

掩泣别故交,强颜逐前俦。

未尝去乡邑,讵能千里游。

金陵古帝乡,雄跨东南州。

至今列甲第,烨烨居公侯。

冠盖若云拥,车马如川流。

厚禄不虚授,高才将见收。

如何独多念,去去怀百忧。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