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寺僧人求草书·其一》
《南寺僧人求草书·其一》全文
明 / 岳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脱帽南山政事馀,无禅本性如如

前身不是山僧化,肯与山僧作草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性(běn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固有的、不易改变的本质和特征。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草书(cǎo shū)的意思:指一种行书的字体,泛指潦草、难辨的字迹。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如如(rú rú)的意思:形容事物相似或相同。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脱帽(tuō mào)的意思:脱下帽子,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或敬意。

政事(zhèng shì)的意思:指政治事务或政府事务。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岳正的《南寺僧人求草书(其一)》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完成政务之余,来到南山寺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生活。"脱帽南山政事馀",通过脱帽的动作,展现出他暂时放下官场事务的轻松与随意,南山成为了他的心灵归宿。"无禅本性亦如如",表达出诗人的内心平静,即使没有深入禅修,他的本性也如同禅定一般,自然流露出宁静与淡泊。

"前身不是山僧化",诗人暗示自己并非出家之人,但此刻却能与山僧一样,享受书法带来的乐趣,这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最后一句"肯与山僧作草书",则是诗人愿意放下身份,与山僧一同挥毫泼墨,享受书法创作的乐趣,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艺术的亲近。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传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明朝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岳正
朝代:明

(1418—1472)顺天府漷县人,字季方,号蒙泉。工书画,尤擅画葡萄。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内阁,预机务。在阁二十八日,忤石亨、曹吉祥,被构陷,谪钦州同知,旋系狱,戍肃州。宪宗初复修撰,出为兴化知府,旋辞归。谥文肃。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
猜你喜欢

再和二首·其一

旨蓄元无可御冬,薄醪欣与故人同。

蜀珍乃肯临闽聚,韩富何尝笑孟穷。

旧事回头梦中蝶,浮荣过眼雨馀虹。

惟公出处关时运,堪谷年荒玉岁丰。

(0)

再和·其二

依本文章趁韵诗,暮年深不愿人知。

退閒时有宾留刺,挛痹难为长折枝。

蚓窍声微羞入社,鸦涂札恶懒临池。

僧谈石竺山幽胜,拟执驴鞭挟册随。

(0)

用王去非侍郎韵二首送林元质提干秩满造朝并呈侍郎·其二

叔季滔滔未见刚,每闻健论意差强。

向来曾劾灯笼锦,老去聊凝画戟香。

世运横流安所止,圣朝未舍岂容藏。

几回欲上铃斋谒,衰病无因可去乡。

(0)

书近事二首·其二

石卫尉家先没入,黔娄生处亦诛求。

客嘲未悟漫天戏,鬼瞰皆知偃月谋。

不许他人分越国,预拚异日去崖州。

傍观莫枉为酸鼻,鹿死无魂岂有愁。

(0)

二和·其一

主人卜昼众欢浓,今孟尝君岂易逢。

涨水已堪航别港,宿云何必帽前峰。

三千客各闻风至,一曲湖胜裂地封。

小试此翁开济手,不妨行乐不妨农。

(0)

九日二首·其二

戏马呼鹰盖世豪,废台千载委蓬蒿。

不愁绛县疑年甲,生怕清溪照鬓毛。

浊酒闷人聊饮湿,小楼携客准登高。

落英果可充肠否,空和陶诗续楚骚。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