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缠头(chán tóu)的意思:形容事物错综复杂,纷乱不清。
长征(cháng zhēng)的意思:指战争或长途行军。
番奴(fān nú)的意思:指被奴役的外族人,也指受欺压、受剥削的人。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里长(lǐ cháng)的意思:指村庄或社区中的负责人,也可泛指地方官员。
裸体(luǒ tǐ)的意思:指没有遮盖物或保护的身体暴露在外,也可引申为没有掩饰或隐藏的事物。
蛮音(mán yīn)的意思:指声音粗糙、刺耳,不悦耳的音调。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入画(rù huà)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具备了具备了艺术价值,可以被描绘到画中。
山径(shān jìng)的意思:山径指的是山间的小道,引申为偏僻、幽静的地方。
生刍(shēng chú)的意思:
亦作“ 生蒭 ”。1.鲜草。《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贤人;贤能。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芻人。”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沉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诗:“停觴一摇笔,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赠王德征》诗:“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4).《后汉书·徐穉传》:“ 郭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礼。瘞尔崇冈,全尔具体。” 明 张煌言 《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悵生芻何处投。”时客(shí kè)的意思:指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出现的客人或访客。
威仪(wēi yí)的意思:指人的威严和仪态。
溪边(xī biān)的意思:指溪水旁边,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修饰(xiū shì)的意思: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进行修整、装饰、美化的行为或方式。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杂沓(zá tà)的意思:杂乱无序、纷纷扰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首句“百里长征山径纡”,以“百里长征”形容路程之遥远,山路蜿蜒曲折,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也暗示了行进的艰难。接着“溪边竹里走番奴”,点明了地点在溪流边、竹林中,描绘出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而“番奴”一词则体现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称谓,带有一定的人文色彩。
“蛮音杂沓闻鶗鴂”一句,通过“蛮音”和“鶗鴂”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鶗鴂是一种鸟名,其叫声在这里被用来象征边疆特有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
“茅屋参差入画图”一句,将简陋的茅屋与美丽的画卷相提并论,既赞美了边疆人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裸体威仪存幅布,缠头修饰喜生刍”两句,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原始的裸体状态,另一方面,又通过“幅布”和“生刍”(草)进行简单的装饰,展现了边疆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态度。
最后,“有时客至呼兄弟,一笑频斟打喇酥”两句,描绘了边疆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无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自己的兄弟,都能得到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招待,体现了边疆民族淳朴、友善的性格特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情和人文精神,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