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昭思,不可离。
《上邪》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上邪》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以“上邪”开篇,引出对天地间事物的深沉思考与感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泰山高高,沧海渊渊”,将高山与大海的壮阔景象与内心的思绪相映衬,表达了对宇宙广阔与个人渺小的深刻认识。
“东之西,南之北”描绘了空间的无尽延伸,暗示了人生的无限可能与探索的渴望。“晦之期,星微微”则通过夜空中的星辰隐现,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于昭思,不可离”表达了诗人对真理或某种精神追求的执着与不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保持光明的思考。
整体而言,《上邪》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宇宙奥秘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感·其三
造字鬼夜哭,所以示悲悯。
众生殉文字,蚩蚩一何蠢!
可怜古文人,日夕雕肝肾。
俪语配华叶,单词画蚯蚓。
古近辨诗体,长短成曲引。
洎乎制义兴,卷轴车连轸。
常恐后人体,变态犹未尽。
吁嗟东京后,世苶文益振。
文胜失则弱,体竭势已窘。
后有王者兴,张纲维贤俊。
决不以文章,此语吾敢信。
但念废弃后,巧拙同泯泯。
欲求覆酱瓿,已难拾灰烬。
我今展卷吟,徒使后人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