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红蓝(hóng lán)的意思:红蓝意指两种对立的颜色或阵营,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对立的事物或立场。
佳人(jiā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蓝颜(lán yán)的意思:指心仪的女子,也可以用来形容美丽动人的女子。
冷节(lěng jié)的意思:冷节是指寒冷的季节。
卤地(lǔ dì)的意思:指不守法纪、无法无天的地方。
蘼芜(mí wú)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景色美丽。
塞北(sài běi)的意思:指中国北方边塞地区,也泛指边疆地区。
相识(xiāng shí)的意思:相互认识,互相了解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胭脂(yān zhī)的意思:形容女子擦在脸上的红色化妆品,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鉴赏
这首《关河令·延绥清明有见》描绘了清明时节在边疆延绥地区所见之景,充满了苍凉与哀愁的氛围。
“柳毛争插”,开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柳树新芽竞相生长的景象,仿佛在争抢着插入春日的画卷中。“正冷节、向野坟相识”,点明了清明节的背景,人们在野外祭扫先人的坟墓,寄托哀思。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
“枉踏新青,蘼芜殊未碧”,通过对比新长的柳叶与尚未完全翠绿的蘼芜(一种草本植物),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更迭的感慨。这里的“枉踏”二字,既有对自然生长过程的客观描述,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叹息。
“黄沙遥接塞北”,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荒凉的边塞景象,黄沙漫漫,与北方的边塞相连,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孤独寂寞的感觉。这种景象与前文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主题。
“但几点、红蓝颜色”,在一片荒凉之中,点缀着几点鲜艳的红蓝色彩,可能是花朵或是其他鲜艳的物品,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这种对比手法,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视。
“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最后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卤地佳人”比喻为在荒凉之地依然保持美丽的人,而“胭脂嫌太湿”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即使是最美的事物也难以保持其原有的光彩。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清明时节边疆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忧旱词
黄尘赤日无南北,平田见土不见麦。
秋麦垂垂尽枯死,春麦虽青不盈咫。
秋田种少未种多,田家四顾无妻子。
官河水浅舟不行,漕舟不载雨州名。
河西钞关坐不税,太仓粳稻何时至。
一春无雨过半夏,贫民望雨如望赦。
安得一雨如悬河,坐令愁怨成欢歌。
我行虽难奈乐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