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来终有辱,乐去可无哀。
富冢草还出,贫门花亦开。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利是(lì shì)的意思:利是是指在春节或其他节日,长辈给晚辈的红包或礼金。
名利(míng lì)的意思:指名声和利益。名利是指人们追求的声誉和财富,常用来表示人们对名望和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贫门(pín mén)的意思:指贫穷的家庭或贫困的人家。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名利与人生的关系。诗人首先提出“名利是何物,人心不自灰”,以疑问句式引出对名利本质的思考,暗示名利并非永恒之物,人心却往往难以摆脱对它们的追求,流露出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接着,“荣来终有辱,乐去可无哀”两句,通过荣辱、乐哀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告诫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一时的荣华或快乐,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富冢草还出,贫门花亦开”运用自然界的景象,形象地说明了富贵与贫穷并非绝对的界限,强调了人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即使在看似贫瘠的地方,也能绽放出生命的花朵,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生命的力量总能找到表达的方式。
最后,“耕桑枉辛苦,须白鬓毛衰”表达了对劳苦生活的反思,指出尽管人们辛勤劳作,但最终可能仍会面临衰老与死亡,暗含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名利、荣辱、贫富等世俗观念的超越。